-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助推学校德育多元化建设开题报告-江苏苏州第一中学
市别_________编号SJ303_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
科 研 课 题 申 报 书
课 题 名 称 信息技术助推学校德育多元化建设
课题组负责人 齐顺青
课题所在单位 苏州市第一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1.5.30
江苏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制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助推学校德育多元化建设 课题单位 苏州市第一中学 电子信箱 qsqszzdl@163.com 邮编 215006 负
责
人
概
况
组
长
姓名 齐顺青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4 政治面貌 群众 职务 信息处主任 职称 中学高级 最高学历 本科 学科专业 地理 办公电话 0512手机宅电 主
持
人 姓名 齐顺青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4 政治面貌 群众 职务 信息处主任 职称 中学高级 最高学历 本科 学科专业 地理 办公电话 0512手机宅电 课
题
组
主
要
参
加
人
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专长 工 作 单 位 张钰鸿 男 中学高级 本科 德育教育 苏州市第一中学 陈亦蕾 女 中学高级 本科 德育教育 苏州市第一中学 高 敏 女 中学一级 本科 德育教育 苏州市第一中学 吴建东 男 中学高级 本科 信息技术 苏州市第一中学 薛振军 男 1974.6 中学一级 本科 信息技术 苏州市第一中学 熊庆勇 男 1973.12 中学一级 本科 信息技术 苏州市第一中学 赵丽芳 女 中学高级 研究生 信息技术 苏州市第一中学 张明 男 中学一级 研究生 德育教育 苏州市第一中学 姚冶平 女 中学一级 研究生 信息技术 苏州市第一中学 钱建芬 女 中学高级 本科 德育教育 苏州市第一中学 预期主要成果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预期完成时间 申报途径(市、县学会或专委会名称) 苏州市教育学会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理论价值:学习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是我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叶老曾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等等。这些都说明,叶圣陶教育思想是非常注重德育教育的。我们在信息化时代,与时俱进,探索信息技术支持德育手段的创新,是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必将进一步完善叶圣陶教育思想。从而使我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
实践价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影响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教育工作者如何占领信息技术这一制高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同样,德育也要面向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学校德育将是德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另,信息技术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多样,相对于老师的“说教”学生更乐于接受。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基本内容:1、衔接十一五课题《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化资源开发与整合》,在德育资源开发方面进一步拓展。
2、完善家校联系系统,主动营造良好的家校双向互动环境,充分开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家校合力给力学生的德育。
3、对“百度苏州一中贴吧”“人人网”“校内网”等学校不可控制的资源,也主动参与,尝试引导舆论方向。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学校德育平台(如可以实现师生、家校双向互动的动态网站)。
研究重点: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发德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更完善的学校德育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要突破的难点:信息时代高度开放,各种不利于成长的信息充斥网络,学校的德育带来挑战,且有效性打折扣。本课题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此。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既是难点,也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构建多元化的学校德育体系。
3、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课题的提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可曾想过,它也一定会促进我们的德育。我们一定要做到主动,才能占领信息技术这一“阵地”,使之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信息化的现实,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上,全面研究的教育功能,相信很有必要,也很有前景。通过研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对学生的网络交友、网络学习等方面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补课堂之不足,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拓展知识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