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西递宏村实习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西递宏村实习报告.doc

西递宏村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2年11月11日—11月14日 实习地点:安徽西递宏村 实习内容:了解徽派建筑特色 实习过程:四天来,对徽派建筑群的触摸,受徽州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地产生了浓厚的依恋之情。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厚青砖黑瓦的古名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踌躇、流连忘返。 11月11日早上,我们踏上了去宏村的客车,心 中无比的喜悦。经过3、4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宏村。看着这个陌生的村落,脸上洋溢着微笑,想象着这个陌生的村落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神秘!我们很是期待!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石雕、砖雕等精美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都傍水而建,居民也都围绕着月沼而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承志堂、树人堂、德义堂、碧园等。 宏村原为汪氏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被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实习的目的在于了解徽派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居民、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 大量遗存的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水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艺术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力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学校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学会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知识。 通过了解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而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就能在居民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的居民因而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宏村—承志堂 承志堂位于宏村的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的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全宅共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136根柱子,大小门窗60个。全屋分 为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马厩等。还有打麻将的“排山阁”,吸鸦片的“吞云轩”。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山因水清,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具匠心开仿先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了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仿泉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居民为“牛身”,村中两棵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是“牛角”。人们还围绕着河溪上建起了四座桥梁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体系设计,不仅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解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涴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西递 11月13日早晨八点半左右我们坐车从宏村出发到达西递。又开始了我们另一个村庄之旅,充满期待! 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衬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明万历六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西递村成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树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的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从导游的介绍当中了解到西递村的取名,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保存古朴的明清建筑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作品点缀其中。 在西递村落中行走,进入建筑物中,了解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间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风等作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是高大封闭的屋墙。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其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的雨水积聚于天井内,不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天井 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西递整体民居的一个书厅,又叫便厅,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整个结构类似四合院,便厅居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