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论文:用实践活动填平学思想和行为之间的鸿沟
用实践活动填平学生思想和行为之间的鸿沟
——对一节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观察与评析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以往的思品课“坐而学道”的教学方式不仅割断了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而且影响了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人格,严重削弱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为了在教学中切实组织和开展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听了区中年教师素质大赛一节课,我尝试运用全息性客观性描述技术就《保护人类家园》的实践活动作跟踪观察与评析,以期引起研讨。
一、主要视点与实施过程
1、主要视点
本次观察的主要视点是: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以填平学生思想和行为之间的鸿沟。这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前实践、课中实践和课后实践三个环节。
2、样本及有关背景
(1)样本
学校
类型 年级 学科 班级
人数 教师 城镇
学校 六 思品 57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历 女 40 小高 大专 本课教学内容为:12册《保护人类家园》。认知目标为: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知道人类环境正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情感目标为:唤起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心、热爱和对环境污染的憎恨之情,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行为目标为: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课后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劝阻别人不要污染环境。
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中年骨干教师。
(2)时间与过程
时间为2003年5月24日下午第2节,计划用时40’,实际用时43’07”24。本课是在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后设计而成的,设计上注重“调查实践”。
3、主要观察技术与评析方法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
(2)课堂实录
(3)教学时间片断记录表
(4)学生发言水平检测表
(5)提问技巧水平检测表
(6)对教师的深度访谈
(7)对学生的课后问卷调查
(8)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分析
二、教学的基本过程与初步评析
(一)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实践、课后实践)
按课堂全息录像制作的教学程序表(见下表1)
教学环节、时间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学生活动 课前实践(调查) 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访问,摄影,实地查看环境污染情况。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学生自主调查,搜集图片、照片、实物等资料,访问有关人士,了解环境污染及人们忧虑的程度。 课
中
实
践 11、了解地球,情感激发
(4’21) (1)谈话引入
(2)观赏画面,产生忧患意识。 师生对话,感受地球母亲带给我们的温暖,教师放录像,学生欣赏。 22、展开遐想,情感发展
(7’11) (1)展开遐想
(2)同桌讨论
(3)老师小结 教师演示课件,学生任选一个“假如”展开联想,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3、了解现状,情感体验
(10’57) (1)学生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2)教师投影有关图片
(3)师生谈感受 学生出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照片、实物(污水、一次性碗筷、废旧电池等)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帮助实物投影或展示。 44、设计方案,情感升华
(16’53) (1)学生设计环境方案
(2)交流汇报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环境污染的某一方面设计一份环保方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报(小报、表格、诗歌、图画、自编歌词)教师帮助实物展示或投影。 55、提出希望,情感延伸
(2’35) (1)教师提出希望
(2)课件演示歌曲 师生同唱《地球是我们的母亲》
课后实践 课后实践 教师提出希望: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学生实施环保方案 (二)初步评析
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是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在思品教学中,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是很有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缺少实践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模拟体验型。即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促进儿童由“知”向“行”转化。二是生活体验型。即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促进儿童道德认识在生活体验中不断深化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社会体验型。即引导或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考察、调查、访问,或亲自参与社会活动,把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初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物的兴趣和正确分析社会事物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得以形成,以便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保护人类家园》一课中教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