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考前三个月_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五 古诗鉴赏 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课件.pptVIP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考前三个月_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五 古诗鉴赏 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考前三个月_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五 古诗鉴赏 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课件

核心题点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章 专题五 古诗鉴赏 古诗阅读是一种赏析性、审美性阅读,赏析的重点是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在做题实践中,考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赏析不到位。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和“效果”两个关键点上多下功夫。 精练先做 精练点拨 精练再做 栏目索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 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①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 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③。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 ①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②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③两仙翁:欧阳修与苏东坡。欧阳修在扬州西北修建了平山堂,苏轼曾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言及平山堂。 精练先做 1.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在 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昏暗,沉沉欲睡,就要收敛自己的眉峰。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远山暮色之景,引出对人世沧桑的感叹。 1 2 答案 2.结合全词,简析词人的复杂心态。 答案 1 2 答案 ①孤独漂泊,思念家乡之情。 ②中原未复,山河破碎之悲。 ③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之感。 ④怀才不遇,功业难成之叹。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大慈寺 范光阳 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 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 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注]迎人亦世情。 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 注 衲:僧衣,此处借指僧人。 3.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中的“意”的理解。 答案 “意”指远离尘嚣、享受空寂的心境。从所写之景看,作者选取的荒祠、禅房、晚钟、明月、小雨、溪声等意象映衬了静寂空灵的特点,大自然给了作者停步息心的启迪。从所写之人看,乡里的读书人已经不能引为知己,连山里的和尚也变得圆滑世故,这里也有作者对俗世的不满之意。 答案 3 4 4.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答案 这一联运用对偶、对比映衬的手法。上联从听觉角度写,钟声之所以更加悦耳动听,是因为断断续续的风使得钟声拥有了节奏和韵律。下联从视觉角度写,月亮从云儿的遮掩中出来,反而显得更加明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3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落叶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厓半没①,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②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③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 ①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②题红:《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然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③螀(jiānɡ):蝉。 5.“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_____》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登高 答案 5 6 无边落木萧萧下 6.赏析下片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 首句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冷落;尾句问而不答,留下“空白”,给读者以想象,皆为虚写。中间部分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乱影翻窗等凄凉景色,衬托了词人身处乱世的抑郁和凄凉。虚实结合,以个人离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 答案 5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 诗 王 粲 日暮游西园,冀写①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②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③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注 ①写:通“泻”。②特:孤,独。③褰:提起,撩起。 7.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采用对仗的工整形式(或“拟人”),以乐景衬哀情,借小池微波荡漾、花木红艳的美景,反衬忧思之情。 答案 7 8 8.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析作品的主旨。 答案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或“爱情”“友人”)思而不得,欲排遣而不能的苦闷、忧思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希望之情。 ①提起衣襟,欲快步追随及徘徊伫立凝望的动作和托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或“爱情”“友人”)的向往、忧思之情。 ②以“特栖鸟”求偶象征理想(或“爱情”“友人”)对自己的呼唤;以“路险”“风飚扬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