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徐炜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灵璧县大路中学 徐炜
关键词:阅读教学 习惯 积累 课内课外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积累。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还要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勤于督导,加强习惯养成教育。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通过深入的阅读,去体验、感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提升素养。三、立足文本阅读,并举课外阅读。教材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重要窗口,而开辟好第二课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总之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所以,我认为搞好阅读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也是如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阅读积累,厚积薄发,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还要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勤于督导,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1、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朗读课文、扎实背诵名段名篇的习惯。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名段名篇,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使之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从而增强阅读的激情和愿望。只有学生愿意读,他们才能读得好。
2、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例如,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且声律协畅、意蕴丰富;名言警句精辟且闪烁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这些都是积累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在课本的固定位置建立一个“成语角”,内容由自己确定,形式由自己设计。开始时,“成语角”的内容、形式都很单薄,多数同学的“角”里只有几条干巴巴的成语,有的同学就想放弃。我发现了这个情况以后,首先让各小组长加强督促,告诉同学们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同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有创意的同学。果然,不到两个月,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角”的内容也随之丰富了:有成语典故、成语接龙、成语谜语、成语对联、成语笑话等,有“动物系列”“花草系列”“天地系列”“情感系列”“智慧系列”等,有阅读成语的心得感悟,有运用成语的精彩创作等等。同学们在积累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有了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后来,同学们又利用黑板、墙壁等可利用的空间开辟了“诗词花朵”“艺海拾贝”“名人脚步”“心灵火花”等综合栏目。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形成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劲头自然就足了,他们不仅爱读,而且善思、会写,思想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了很大的长进。阅读习惯的培养要重视过程,讲究方法。开始时,老师的要求要严格,甚至要“逼”得紧一些。俗话说“人要逼,马要骑”,正处在自然发展时期的中学生,还很贪玩,自制力较薄弱,老师的“逼”是很必要的。等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老师就得依据其基础、利用其兴趣加以引导、指导, 他们定能够品尝阅读的甜蜜,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指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些理念体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把文章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读,让他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通过深入的阅读,去体验、感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提升素养。老师不要用各种花样和形式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剥夺学生阅读的权力。现在 “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不多见了,但 “满堂闹”“放羊式”是不是较为普遍呢?有时候听一些老师的课,总觉得课堂不是学生的。如:
镜头一、老师:“朗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学生们放开嗓门,一阵人声鼎沸之后,争先恐后抢答,问题迎刃而解。
镜头二、老师:“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学生们立刻各抒己见,热闹一番之后,纷纷发言,答案往往都很“标准”。
以上现象在各种公开课上尤为普遍,老师总有一大堆问题要问,学生总能在热烈“讨论”之后圆满解决问题,师生配合默契,表演很是成功。但静下心来想想,听课老师都来不及思考的问题,学生们竟能回答的那么圆满,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学生说出来的答案是否真正来自学生的思考。如果每堂课都是这么个上法,学生到底能学到什么?他们会对语文感兴趣吗?有一次,我听一个老师教学《紫藤罗瀑布》,朗读、置疑、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银川分中心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四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陕西西安市长安城乡建设开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VIP
-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docx VIP
- 中学英语课堂教育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 运筹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doc VIP
- 金丽衢十二校2024学年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肘关节脱位.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