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潍县传统节日习俗民风
潍县传统节日习俗民风
在白浪河沙滩上打“转秋千”的热闹情景。据邓华《潍州旧影》
第六场
时间
8月14日
地点
潍坊百大汽车园
主讲人
张黎明
潍坊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大家都知道,祖上是正宗老潍县人的家庭,过年过节在礼节和吃喝上都有许多特殊的习惯。虽说如此,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如今在潍坊,40岁以下的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老潍县舞龙灯、打“转秋千”之类的传统节日活动到底是什么样子了。8月14日上午,在百大汽车园老照片故事会现场,主讲人张黎明为大家讲述了老潍县人过元宵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时的传统活动。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下,老潍县城里过节时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好像重现在大家眼前。
主讲人简介
张黎明,64岁,潍城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北海书画院副院长,潍坊市老年大学特聘教师。
百大汽车欢迎各位文史爱好者莅临参观,如您有珍藏的老照片,可发送扫描件至lzpgsh@126.com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份。预约参观电话:73634637363989。
元宵节―――耍龙灯步骤复杂
在老潍县,过元宵节时,最热闹的活动当属闹花灯,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出灯耍”。以前,老潍县城里爱好扎灯、画灯和耍灯的子弟们从大年初二的晚上就开始“出灯耍”,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并在正月十五时达到高潮。所谓的“出灯耍”并不只是耍花灯这么简单,还包括踩高跷,跑旱船等杂耍项目,全部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图个开心。
在整个“出灯耍”的过程中最有看头的压轴大戏便是耍龙灯。据史料记载,1915年潍县城里郭家巷所出的龙灯是这样耍的:表演开始前,先听见吹海螺的声音,意为“龙吟”,喜欢看灯的人有的顾不上吃完饭就扔下碗筷跑到街上去了。
表演开始后首先出场的花灯是“四大帅”,即鱼鳖虾蟹。后面跟着“小四大帅”,就是由四名孩童挑着的四盏小花灯,造型与前面的“四大帅”相同。在这些花灯之后还不是龙灯,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日月双灯,紧跟着是八对云彩灯、八对花瓶灯和八对蝴蝶灯,伴随着不同的锣鼓点出场,还根据所经地点的不同而排出如万象更新、四季发财等吉祥字形。
这些花灯耍完后便排成一座龙门状,这时便是压轴的龙灯出场的时机了。“龙”并不急着出场,而是卧在门内。有一人持“引珠珠”在“龙头”前三引“龙”出门。之后被“惹怒的龙”才会从龙门里一下子冲出来,一路从城里的大十字口沿着现在的东风街耍到东门,然后在那里的瓮城里耍一阵子。其它的花灯则全部被搭在东门的城墙上,从远处看,灯火通明,很壮观。耍龙灯的高潮是“龙”到白浪河取水。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所有耍龙灯的人站在连接城里和东关的小木桥上,“龙头”分别从左手边和右手边入水,然后迅速出来,后面的人全部按照这个步骤操作。于是,岸上的人看到一条闪光的“大龙”在桥两岸的水中不停穿梭,十分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龙灯经过城中大户人家时,户主为了让龙灯在家门口多停留一会,往往会拿出鞭炮点上。按照规矩,鞭炮声停止之前,龙灯是不能离开的。也因为这个原因,耍龙灯的时间经常被一再拖延,有的时候能从下午6点一直耍到第二天凌晨1点。耍龙灯的人回家以后双腿累得都无法搬到床上去。即使是这样,他们也非常开心。
清明节―――打“转秋千”很热闹
老潍县清明节有打“转秋千”的习俗。“转秋千”顾名思义就是转着打的秋千。以前的白浪河沙滩非常热闹,每逢清明节期间,南沙滩上会连唱三天京剧,而北沙滩上则会扎起高达二十多米的“转秋千”。
支撑这个庞然大物的是一根用白杨树干做成的中心立柱。立柱底下是一个装有轴承的巨大底座,从底座向上,到达与成年人身高相当处,用四根木棍在立柱上交叉绑成供推动秋千用的双十字架,周围挡以木墙,其间可容十几人轮流推转。由此再向上四五米,便是有斜柱撑着的牢固架子,上面呈平台状,铺有木板,另有一斜坡状的木板走道,供打秋千的人上下。再往上四五米,便是“转秋千”的枢纽处,此处的中心立柱上斜出很多根木棍,用结实的绳索垂下十几到二十个秋千座位,俗称“牛索头”。
因为打高达二十多米的“转秋千”看起来有点疯狂,所以城中的大家闺秀们往往没有兴趣,打秋千的多是城外的乡村少女。由于负责推转“转秋千”的都是乞丐,所以为了抢占“转秋千”上为数不多的座位,乡村少女们都会提前一天找到乞丐们的“老大”,许诺说清明节当天会给他们捎来多少张饼和多少个鸡蛋,以求乞丐们给占好位子。
乡村少女们玩耍完毕以后便迎来了打“转秋千”的重头戏―――拔旗。在中心立柱的顶端插有一面小红旗,上面挂有1000枚铜钱。首先把多余的秋千座位绑起来,只剩下八个,上来八名彪熊大汉“压”秋千,然后秋千开始转动。此时,众人一拥而上,向立柱顶端爬去,第一个爬上柱顶拔下小红旗的人便获得那1000枚铜钱。爬上柱顶的人并不能马上下来,还要在上面“打故事”,就是表演节目。
中秋节―――蒸月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