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派及有岛武郎对鲁迅创作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桦派及有岛武郎对鲁迅创作影响

白桦派及有岛武郎对鲁迅创作影响   第一章 日本的白桦派与有岛武郎   (一)日本白桦派   文学白桦派由杂志《白桦》创刊而得名,《白桦》创刊于1910年,正是大正开始的时代,其主要的成员有武者小路实,志贺直哉,有岛五郎,有岛生马等著名作家。在当时,他们都只有二十几岁,都出身在贵族或资本家的家庭,这些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贵族子弟聚集在一起,共同研讨学习文艺美术等,他们不为衣食担忧,也不为自己的前途发愁,是一群典型的公子哥。白桦派主张尊重个体,追求自我,他们无视自然主义的主观能动性,也反对纯客观的消极虚无的人生,对于当时日本社会上流行的唯美派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追求自由的、颓废的享乐主义的观点也持反对态度。他们主张尽情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天分,提倡过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生活,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他们举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旗帜,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现自我。   白桦派的作家们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明朗而又天真的,他们呼唤着光明和希望,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之情。白桦派无疑受到了当时流行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对柏格森、尼采等人的思想感兴趣,也推崇托尔斯泰、歌德、惠特曼的作品,还极力介绍贝多芬、塞尚和罗丹。但白桦派的作家作品中无一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韵致。   (二)有岛武郎及其作品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白桦派文学兴盛期的重要人物之一,生于东京都小石川(即现今文京区),是大藏省官僚的长男,画家有岛生马、小说家里见淳的亲哥哥。有岛武郎自学习院高等科辍学后,进入札幌农校就学。1903年到美国留学,归国后任教札幌农业大学。1916年因生父及妻子之死的震撼,正式加入笔耕行列,陆续发表了《一个女人》、《卡因的后裔》等不朽杰作。1923年和女记者波多野秋子一起在轻井泽的别墅上吊自杀   有岛武郎于1911年开始在《白桦》上连载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写明治时代一个叛逆的女子反抗封建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经历种种苦难,结果遭到毁灭。这是他到晚年才最后完成的毕生大作。他所有的作品,都贯穿着对人类的爱;他写人生中美好明朗??一面和丑恶阴暗的一面,鼓舞为爱与理想而生存,而又不能不深感人生的虚无。与此同时,他早年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又规范着他的思想倾向,以至于他直到最后也没有迈进社会主义者的行列,在矛盾痛苦中自杀。   第二章 有岛武郎创作思想与鲁迅作品   鲁迅的创作深受日本同时期文艺思想的影响,其中有两位作家对他的文学创作带来深刻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刚踏上文坛的时候,有岛武郎和鲁迅都是非常诚实的理想主义者。在创作态度和要求上面,两人大致相同。然而,在社会形势的陡变过程中,两人迈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有岛在苦闷、彷徨之后,无力自拔,艺术生命力枯竭,最后与情人双双自杀;鲁迅跨越了有岛,与普罗文学运动结合,艺术生命力旺盛,给人类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岛在其《四件事》中已有说明,这四点既是有岛的创作态度和要求,也表现了转述者鲁迅早期创作的态度和要求。鲁迅翻译有岛武郎的小说及其文论时,极力推崇作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俩的创作态度和要求基本相同。   (一)因为寂寞,所以才创作。在我们周围,习惯与传说,时间与空间,筑了十重二十重的墙,人在其中,有时候觉得几乎要气闭了。但是从那威严而且高大的墙的隙间,时时望见惊心动魄般的生活或自然,忽隐忽现。得见这个的时候的惊喜,与见不到时候的寂寞;人也分明地感到这无形的东西不会再出现了的时候又是何等的寂寞!在这时候,能够将这无形的东西真实地还原于自身,确实地纯粹地还我者,除艺术之外再无其他。人从幼小的时候,毫无知觉地住在这境地里,那便是得到了所谓文学的形式。   这种寂寞观体现在他创作的小说散文中,他的作品中不乏体会着寂寞的一面:散文《希望》的开头很直白,就是蕴含着浓浓孤独的一句“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祥林嫂》中那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在鲁镇的祝福声中逝去的祥林嫂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化为一个小黑点,随时光的流逝,被记忆封存。鲁迅笔下的女性绝大多数都是寂寞,空虚,悲痛,绝望的。   (二)人因为爱着,所以创作。这或者听去似乎是高尚的话。但是没有人会拒绝爱。没有人因为爱而甘于过无收入的生活,反而想将这种有爱的生活,从一个人的思想中,尽量地扩充到多人的思想中去。就像爱者不得不怀孕,怀孕者不得不生产。有时生产的是活的小儿,有时是死的小儿,有时是双胞胎,有时是月分不足的儿,而且有时是以母体的死作为代价。因为爱,要传递爱。在这一点上,他与有岛的创作思想一致。   《孔乙己》、《祝福》、《故乡》等都出现得很早,鲁迅与农民存在着深刻的血缘联系,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经历使得他了解农村更了解农民。这种了解进而转化成的无意识的创作倾向,也深深地渗透于他的小说之中,把他最真挚、最深厚、最热烈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