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单极化与独立化
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单极化与独立化
[摘 要] 首先,从教育技术学理论的两种极端现象谈起,指出国内学科研究盲目地依附西方理论或沉溺国学经典。其次,分析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面临的八大窘境。再次,总结“创造性转化”外来理论的标准。最后,指出阻碍“创造性转化”的面子情结与懒惰情结,并表述正视两种极端现象的态度。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单极化; 独立化; 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庄惠阳(1977—),男,福建泉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虚拟现实导游系统、数字视频后期编辑等研究。E-mail:sitshnu@。
一、教育技术学理论的两种极端现象
黎加厚教授曾在“东行记”上撰文《关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国际化、单极化现象的思考》,[1]启人深思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单极化现象。他引用教育依附理论以及三种观点(近代历史、应试教育、信息来源)来说明这一现象的根源。教育依附理论由阿尔特巴赫(Philip G.Altbach)教授提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教育和学术领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依附甚至依赖,这样一种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国际格局’短时内不可逆转。”近20多年来,不仅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存在依附,高等教育学、汉学等理论也存在依附。南国农教授指出:“一些高等教育研究者呈现一定的主体性的迷失。盲目地追求理论和方法的国际‘时尚’和‘潮流’,忽略对其理论与方法的深度反思与改造以切合己用。”[2]诸多学科的研究者不自觉地认可学科的“西方中心主义”,认为自己总结的理论如果与西方理论相左,研究结论就是“非科学的”、“不成熟的”。
与单极化相对抗的趋势是独立化。中国教育技术学不但依附美国教育技术学,还依附传播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正是在依附中,中国教育技术学不断汲取外来营养,渐渐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美国本土的视觉教育从20世纪初发端,传到中国,衍化并自立为影音教育、视听教育、电化教育,专业挂靠在物理系、教育系、传播系等系科名下,后经跌宕起伏,变迁成教育技术学。与美国类似,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也经历??彷徨、困惑与分歧。作为研究人类学习奥秘的交叉学科之一,中美教育技术学在探索进程中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当前理论建树所遭遇的困难,依然是如何吸纳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教育技术学理论以及其他外来交叉学科理论,明确吸纳的标准,探索独立之路。
独立化附带孤芳自赏、孤傲自闭,诸如《易传》包含丰富的技术思想、[3]《周易》、《论语》等是教育技术重要之根等观点。[4] [5]从“道家是中国文化之根”中推导不出“教育技术之根”来,反而推导出许多伪启示。先来细究《蕴含的技术思想对教育技术的启示》——“应该承认,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这段叙述确实是与技术历史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可是从思想史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个关于观象而制器的‘技术发明原则’仍自有其不可抹杀的理论价值和思想史上的重要性。……《易传》‘道器说’为技术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即技术应用要与教育规律辩证融合。符合道器合一的思想。……《易传》‘道器说’阐释的技术应用与教学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和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不谋而合”。仔细琢磨其伪——《易传》借现代教育技术思想而被还魂,或依附现代教育规律而被启示?即使寻源头,不至于舍《易经》而望传、注?启示源倘若多出死水、少出活水,因源而生的启示还有价值吗?
《易传》停滞的死水超过涌动的活水,批判起来足以大书特书。空想且未经考证的死水不胜枚举,诸如《系辞传》的虚假成真、《大象传》的象理脱节、《小象传》的标准失效、《说卦传》的多喻一质、《序卦传》的单向思维等。[6]以《系辞传》的虚假成真为例,空想且未经考证之死水体现如下:第一,将自然界的上下高度映射到人类社会的等级高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于是,男必尊,女必卑;“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于是,男必贵,女必贱。未过门的少女还能保持些尊贵的撒娇态,一旦婚后成为少妇,只能长久地伺候老公,低眉顺眼,扮演一个不折不扣的卑贱角色。[7]男尊女卑的主旋律决定着从腐臭的水源中汲取不出“香水”(陈独秀语)[8]来。第二,将人民大众的发明创造归结为少数帝王、圣人的功劳。《系辞传》连续用了12个“盖取诸”,顾颉刚先生认为,先王、圣人发明创造12项生产生活工具,纯粹是《系辞传》作者的想象而已。比较《系辞传》制器一章与《大象传》13个卦象,可见,观察卦象可以制造生产生活工具,是一种意识决定存在的观点,是一种不成立的善意空想。[9]网罟、耒耜、市、舟楫、服牛乘马、重门击柝、杵臼、弧矢、宫室、棺椁、书契等均属于百姓日用之器具,也应属于百姓智慧之结晶。《系辞传》作者为了称颂帝王、圣人之德,讴歌卦象、卦名之功,不考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