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朱自清散文抒情特色
论朱自清散文抒情特色
摘 要: 朱自清以其娴熟高超的技艺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家。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朱自清散文的抒情特色。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抒情特色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教授,也是激进的民主斗士。作为学者和教授,他在古典文学、语文教学、语言学、文艺学和美学等学科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作为民主斗士,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即使穷困潦倒、病魔缠身,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出大义凛然、不徇私利的民族气节。
郁达夫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抒情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他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人,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也不会特地从正面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在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从侧面或背后看父亲,而且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
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作品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提到“背影”,只用一句简笔就点破了“背影”的题旨。接着通过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买橘子这一情节,着力刻画父亲的背影,把抒情推向高潮。这是第二次提到背影。第三次提到背影,是描写父亲离开车站时,说:“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只虚带一句,文字很简,但父亲那么眷恋儿子,至此也只是黯然分别悄然离去的悲酸惆怅,感情也就包蕴在其中了。文章的最后,又一次让父亲的背影在“我”晶莹的泪光中映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由生离的悲伤发展到死别的预感,感情愈是深沉真挚。
作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凑合,而是“情”与“事”交融。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感人的“抒情细节”。
朱自清偏重于叙事的散文感情委婉细腻、诚挚、真切,有别于周作人的冲淡,有别于俞平伯的缠绵,也有别于徐志摩的矫饰,“另有一种真挚清??的神态”。正是因为他在抒情与叙事结合中追求着一种“真挚”的特色。
2.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形象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主张“以形为本”,“不求形似就无所谓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他的写景作品确实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绿》),悠悠春风、潇潇春雨、青青春草、艳艳春花(《春》),经过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带上了“个人”的色彩,表现出一种形象美,使感情的抒发愈具真切、细致。如《绿》是描写梅雨潭的,朱自清对这里的景色有独特的感受。他撇其形而取其色,显示出观察、描写角度的独特。绿是一种颜色,可视而不可触。但在作者笔下,绿简直像有了魔力,绿得幽深,绿得静美,绿得嫩润,绿得明媚,绿得令人神迷心醉。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接着,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色彩——绿作了丰富的比喻和联想。将梅雨潭水的颜色、涟漪、光泽和柔嫩、纯洁等各种形态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临末,还送给它一个圣洁高雅的名字——“女儿绿”。写到此,作者的感情真是柔美到了极点,可以看出作者已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化在这一潭绿水中,用了一连串奇特的想象、比喻,写尽了绿的千般风韵、万种姿容,然后用情感的涓涓细流浸润冲激读者的心灵,创造出优美深远的意境,触发人们共同的美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