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研究.docVIP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研究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研究   【摘 要】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的基础。本文详细探讨了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相融合的研究方案,并总结了实践经验与体会,从整合科研项目、教学与科研互动、建立科学客观的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探索科研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技能、创新思维和研究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科研   1.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将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是水利水电工程、水运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管理等土木工程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的基础[1-2]。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主要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然而受教学资源陈旧、授课时间仓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填鸭式课堂示教和枯燥的验证实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3-4]。因此,在建筑材料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我们尝试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从教学与科研互动、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科研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技能、创新思维和研究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实践方案   2.1 科研项目的整合   2010年,在三峡大学学科专业布局及学院组织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建筑材料教研室融入土木与建筑学院,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融合,建立了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实验室,依托实验室平台,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三峡大学科学基金等一系列在研的建筑材料专业科研项目。就研究属性而言,这些科研项目有的偏向于基础研究、有的以应用研究为主。而且科研项目不论大小,其研究内容总与课程教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有的内容适合课堂教学,有的内容适合实验教学。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整合所有在研的科研项目,分析各科研项目性质及其与《建筑材料》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筛选出分别适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并按照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将科研项目划分为一系列专题。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泥基材料中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矿化机理研究”,属于基础研究项目。我们根据项目特性,将其划分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矿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MICP水泥基材料配合比的优化”、“MICP对水泥基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水泥基材料中MICP矿化机理研究”等专题。其中“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矿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适合课堂理论教学;“MICP水泥基材料配合比的优化”和“MICP对水泥基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适合实验教学;“水泥基材料中MICP矿化机理研究”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2.2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的融合   完成一项科研项目是一个复杂、耗时耗资的过程,而我校本科生建筑材料课程的课时一般为40~50个学时,无法满足整个试验过程的用时。同时受科研项目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学科体系逻辑性的影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在内容、顺序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相容因素。为此,我们需要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授课内容、科研项目的实施方案,找出两者在内容、时间上的结合点,浓缩各专题的实施方案、优化教学大纲、试验大纲以及课程进度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   以三峡大学科学基金“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的损伤研究与寿命预测”为例,项目研究期限3年,包括“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机理研究”、“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寿命预测分析”等专题。由于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室内模拟试验是一个长期的循环过程,于是我们只安排学生参与一次的侵蚀试验,指导其配制侵蚀溶液、浸泡混凝土试件、烘干混凝土试件等试验步骤。另外项目实施方案中,我们是先测试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然后再分析其劣化机理,这与课程教学的顺序相反,因此我们就课程进度表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学生连贯地参与整个项目。此外,“寿命预测分析”是在混凝土耐久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前沿的研究课题,这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尚未涉及,于是我们将该专题插入教学大纲中混凝土耐久性的相关章节。   2.3 建立科学客观的成绩评定方式   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中,听课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占20%,实验成绩占10%,卷面成绩占70%。而我们将科研项目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之后,需要增加考虑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科研论文的撰写和汇报等科研能力,优化各项考核指标所占的权重,建立科学客观的新的成绩评定方式,以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我们首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