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负性偏向及负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研究综述.docVIP

情绪负性偏向及负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绪负性偏向及负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研究综述

情绪负性偏向及负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研究综述   摘 要 情绪是人类必然要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对人类的生存适应有极重要的意义。不同极性的情绪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且人们对负性情绪更敏感。但即使是相同极性,不同的强度也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存适应。因此,探索人类对负性情绪的反应及其效价效应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情绪负性偏向及负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 情绪 负性偏向 效价强度效应   中图分类号:G844 文献标识码:A   Emotional Negativity Bias and Negative Emotional Valence Intensity Effect   Abstract Emotion is a mental activity human beings are bound to experience,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human survival and adaptation. Different polarity of the emotional impact on people is different, and people are more sensitive to negative emotions. But even if it is the same polarity, different strength will also have a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feelings, thus affecting peoples survival and adaptation.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 reaction to negative emotions and their potency effect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summary on emotional negativity bias and negative emotional valence intensity effect.   Key words emotion; negativity bias; valence intensity effect   1 情绪负性偏向   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恰当的方式来应对不同事件以趋利避害。人们往往对负性事件优先加工,以便适应生存。这种优先加工体现在人脑对负性情绪事件十分敏感,并且此类事件能更快更自动地吸引注意资源,这种敏感性使负性情绪事件在加工上优于中性及正性事件。①   研究发现威胁性图片能引起被试的注意偏向,并且这种注意偏向为个体难以将注意从刺激上解除。②有研究发现,无论是早期的注意阶段,还是评价或反应准备阶段,情绪的负性偏向都可能发生。③   由于情绪加工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有很多研究对人格与情绪负性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当阈上呈献给高神经质者负性刺激时,其更容易受到干扰。④有研究指出,在线索—靶子任务中,焦虑个体对威胁??激存在注意偏向。⑤   情绪的负性偏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黄宇霞等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实验范式或个体差异等因素,并从注意的角度出发,探索了负性情绪刺激得到优先加工的条件,结果发现只有在资源紧张时,负性刺激才能得到优先加工。⑥   2 负情绪效价强度效应   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告诉我们,不同强度的负性事件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丢1元钱和丢100元钱,对人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都是不同的。相对于低强度的负性刺激,高负性的情绪刺激不仅对人们的影响时间更长,后果也更严重,甚至可能威胁到个体的身心健康。对此,已有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   有研究记录了被试看到极端负性/正性、中等负性/正性和中性图片时的大脑电位活动,结果发现,与中等负性和中性刺激相比,极端负性刺激能激起早期P2,N2,晚期P3和SNW的更大的负性偏转,而不同效价的正性刺激则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人类只对负性刺激的效价差异敏感,并对其进行不同的加工。⑦有ERP研究发现,要求被试对声音刺激进行分辨而忽略情绪刺激时,相比中等强度的负性刺激和中性刺激,极端负性刺激的ERP波形在材料呈现后的几个时间段都表现出更负性的偏向。⑧   此外,对负性情绪刺激效价的敏感性差异还存在性别差异。有研究发现,极端负性刺激所引起的早期N2和晚期P3成分都比中等负性和中性的大,这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一致的,而只有女性表现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