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物危害及植物去氟作用研究进展.docVIP

氟化物危害及植物去氟作用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氟化物危害及植物去氟作用研究进展

氟化物危害及植物去氟作用研究进展   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Ⅶ A族,是一种极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为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占地壳总量的0.077%[1-2]。氟电负性极强,几乎能与其他所有元素相互作用,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氟单质,其在土壤和岩石中主要以无机化合物的状态存在,如萤石(CaF2)、冰晶石(Na3AIF6)和氟磷灰石[CaF2-3Ca(PO4)2][3];而在水中,氟有多种存在形式:可溶的形态(游离阴离子F)、未离解的HF以及与铝、铁和硼形成络合物[4-5]。   氟化物不是空气中的常见组分,对植物而言,也不是一种有益的营养元素,而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6]。氟化物被植物吸收后能在体内转移和积累,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氟中毒[7]。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先后发生大气氟化物严重污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污染纠纷的事件,氟污染问题已倍受关注。   1氟化物   近年来,有关氟化物的研究逐渐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在国外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氟化物对人、动物和植物的毒性影响3个方面。   1.1氟化物对人类的影响   氟化物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我国,大气氟化物污染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也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人体而言,氟主要通过肠道吸收,其大部分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中,是维持骨骼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成分,同时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8]。适量的氟对机体牙齿、骨骼的钙化、神经兴奋的传导和酶系统的代谢均有促进作用,但氟过剩与缺乏均可导致疾病。一般认为每天摄入6 mg 以上的氟就会导致氟中毒,继而造成食欲不振、智力低下、精神反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瘫痪等不治之症[9-11]。研究发现,当水中含氟量高于4.0 mg/L时,就会引起骨膜增生、骨刺形成、骨节硬化、骨质疏松、骨骼变形与发脆等氟骨病[12-13],另外还会对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感官系统等非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14]。相关研究表明,氟可能参与布-加综合征的发病。李加美等[15]的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氟化钠能促进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高浓度时抑制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且随着氟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卫生部1986 年颁布的“初级卫生保健计划”规定,成人每人每日氟总摄入量不能超过4 mg[10,12]。   氟化物除了影响人的健康外,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86年,浙江省杭州市春蚕遭受氟化物污染范围达6个县(区)、60个乡镇、279个村、近3万户蚕农,损失蚕茧322 t,经济损失137万元(当时价)[16]。近几年来,江苏、浙江2省的农村中由于大量发展砖瓦窑和磷肥厂,致使氟化物污染了桑叶和牧草,导致部分地区的家蚕和耕牛中毒,因此氟化物的污染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已经引起广大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关注[17]。   1.2氟化物对动物的影响   在动物研究上,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氟的遗传毒性研究。吴起清等通过探讨不同剂量的氟污染物对大鼠心脏的毒性作用,表明了高氟能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18]。李杰等的研究则表明,氟化钠可导致小鼠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19]。据报道,每天口服10 mg/kg NaF的家兔,间隔不同时间后,输精管和输尿管的上皮细胞黏膜受到破坏和磨损,输精管黏膜微粒明显减少[20]。   氟化物对不同种类动物毒害的靶器官有一定差别:氟对草食动物的心脏毒害重;对肉食动物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对杂食动物的心脏和神经系统均有毒害作用。有试验表明,氟化物间接地使动物的组织和血液柠檬酸蓄积,使ATP生成受阻,严重影响细胞呼吸,尤其是对能量代谢需求旺盛的脑和心脏的影响最为严重,而出现痉挛、抽搐等神经症状[21-23]。   1.3氟化物对植物的影响   关于氟化物对植物危害的研究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许多植物叶片对氟化物的吸收能力很强,叶绿体是氟化物积累的主要场所,吸收的氟化物会对植物产生相当严重的伤害。   急性氟伤害的典型症状是叶尖、叶缘部分出现坏死斑,然后这些斑块沿中脉及较大支脉蔓延,受害叶组织与正常叶组织之间常形成明显的界限,甚至有1条红棕色带状边界,有的植物还表现为大量地落叶。植物受到慢性伤害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脱落、早衰及物候期延迟。例如小麦苗期受到氟化物危害后,在新叶尖端和边缘出现黄化,在扬花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对氟化物最敏感,对产量影响较大。重者近于绝产,轻者产量低,蛋白质含量下降,严重影响品质[24]。   氟污染植物叶片亚显微结构研究表明,细胞损伤最普遍的现象是细胞发生皱缩、干瘪、萎陷。在细胞器中,叶绿体结构破坏严重,造成叶绿体片状结构难以辨认、外膜内陷。用扫描电镜观察幼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