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旅程 心灵归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长旅程 心灵归宿

漫长旅程 心灵归宿   【摘 要】爱·摩·福斯特(1879-1970)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对其小说的研究经久不衰,尽管很多学者关注福斯特的小说,但对《最漫长的旅程》却鲜有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进行解读。本文将从该小说的三个主要地点,三位主要人物来探讨主人公里基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福斯特;《最漫长的旅程》;心路历程   爱·摩·福斯特(1879-1970),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只写过六部小说,并且有五部已经被拍成了电影,他的作品字字珠玑,句句精华。《最漫长的旅程》是福斯特的第二部小说,也是自传性质最强的一部小说。被称为是福斯特的“英国小说”,同时也被评论家认为是福斯特作品中“最灿烂、最有戏剧性、最动情”的一部小说。福斯特本人认为这部小说是“最欣然命笔写出来的一部”,因为它“更接近心智和心灵的结合点,即创造的冲动进发火星的地方”。《最漫长的旅程》的书名来源于雪莱的长诗《心之灵》里的诗句,“开始走上那最沉闷最漫长的旅程”。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生活过的剑桥大学、索斯顿公学以及威尔特郡三个地方,展现了主人公在自己“最漫长的旅程”中的三个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心路历程。   一、里基在剑桥的生活   剑桥,作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学府,对一般人而言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但是,里基这位身残志坚的少年做到了。里基,虽然是一个身有残疾的跛子,并且曾经一度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所嘲笑,他的父亲之所以给他起名里基就是因为里基与英文单词rickety相近,意为蹒跚、摇晃,名字中暗含了里基腿部的残疾,即他身材“离奇”,似有取笑之意。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在里基这里恰恰得到了验证。自己的跛脚竟然也成为了自己亲生父亲的笑料,可想而知这样的事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多么严重的创伤。里基是他父亲的受害者,但他父亲不但不给予同情,反而还讽刺挖苦他,里基从小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在里基心中,他的母亲慈祥,“善良、无私”,母亲对他“宠爱有加”,他对母亲也是“崇拜有加”,宁肯成为母亲“手中的一块蜡”。   里基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尤其是天赋聪颖的安塞尔。《最漫长的旅程》开篇第一句便是“牛是存在的”。在这里,“牛”被一群剑桥学生用来象征哲学意义上的存在。”一天,当他们正在讨论这个哲学问题时,里基的两个老朋友突然造访。一个是已经订了婚的年轻女子阿格尼丝·彭布罗克,另一个是她的兄长赫伯特。阿格尼丝的未婚夫杰拉尔德体格健壮,曾在公立寄宿学校读书期间欺凌过里基。当里基向安塞尔介绍他的朋友时,安塞尔拒绝与她们认识,并且不承认阿格尼丝的存在。   剑桥是一个小社会,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里基从进入剑桥接受教育的那一刻起,也就意味着他开始步入社会,接触人生,也就是从“自然人”开始向“社会人”转变的第一步。对里基来说,剑桥就是一个温床,虽然是一个小社会,但是他依然可以我行我素,行为不受任何世俗的羁绊,思想可以信马由缰,里基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反映,一切从“唯乐原则”出发。剑桥之于里基,犹如蓝天之于飞鸟:鸟只有到了飞离了鸟窝才知道天空有多么的辽阔,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想要的远方;同样,里基来到剑桥之后,才知道自己所处的舞台有多么宽广,才激发了自己内心的欲望,才倾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二、里基在索斯顿的生活   里基离开剑桥之后,受阿格尼丝及其哥哥赫伯特的影响,选择到作为“中产阶级的心脏”的公学中任教。索斯顿是当时英国社会“一个缩小的世界”,那里散发着“商业和势利的气味”,孩子们所能接触到的是“劣等食物、虚假宗教、各种虚假的冠冕堂皇的谈话”。此时里基那颗“发育不良的心”使他看不清现实生活,并且迟于行动。秉持着“真”与“善”的道德准则,尽管自己的婚姻和工作都不尽人意,里基从剑桥毕业后便投身于“伟大世界”的怀抱。   里基在索斯顿生活期间,他看到了自己向来追慕的身体强健、精神平静、过着一种无思考的生活的古希腊青年的影子。对于体弱身残、栖居于文化中心、终日沉浸于反思因而自我意识病态发达的里基来说,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索斯顿公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里基想到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但兢兢业业的人靠自己的实际行动造就了大英帝国的强盛,他觉得自己的学院生活像影子一样。学院中的人能精彩地谈论爱与死,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爱和死,他们说得多,经历的却很少。   进入索斯顿,里基想要在“唯实原则”的指导下,在“自我”的规约下,寻找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相反以失败而告终。据此,可以理解为:里基寻求“自我”的路线是有偏颇的,他内心深处的“本我”是想要寻找一份社会认同,去追寻自己母亲的踪影,但是在社会规约或者说是在“自我”的约束下,压抑住了自己内心迸发出的那种欲望,但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