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艺术接近人悠远之处
用艺术接近人悠远之处
之前我一直确信,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用明亮的热带色彩,采用写实和象征风格创作的绘画作品,与戛纳电影节中展示的影片肯定是风马牛毫不相干的。直到马利克,这位几乎成为好莱坞制片人噩梦的导演兼编剧,花了30年时间才让《生命之树》这部影片,从响动了很久的楼梯上走下来,一举夺得201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影片奖的时候,我才发现艺术的纽带,在冥冥之中已经把弗里达和马利克拴在了一起。在纽带的这一头,也就是弗里达的自画像《梦》中,画家静躺在床上,裹着被子,她下身的血脉化成植物根系穿过床板向地面扎下去,从这根系长出的绿叶,如同藤蔓,逐渐覆盖了躺卧的她。她的另外一幅自画像《小鹿》,头是画家自己的,身子却是一头小鹿,身上被射入很多箭。这两幅画传递了画家生死转化,人与自然形态转化的意识,表达了人的一种物化概念。而在纽带的那一头,导演兼编剧马利克,让物化的瞬间画面,延伸成了《生命之树》的物种起源、生命起灭的连续性的景深道路,一直通向了微妙的人性和奇幻伟大的生命演历的悠远之处。
我迷恋人与物的转化,并寄予精神和性灵,这是我在对生命的悠远之处感念与感恩。这种感念与感恩,用文学艺术来表达,就是古希腊神话,就是中国的精卫填海,杜鹃啼血和庄周梦蝶。文字形单影薄,很难带动我的身体,抵达人的悠远之处。绘画艺术有了立体感和镜像感,但它是一个静止的截面,无法延伸我的感官。而《生命之树》这样的电影艺术,情况就不同了。画面是连续的,跟时间一样不间断;内容是感性的,无论轮廓还是线条都有呼吸的景象;特别是视觉的切入和角度更是符合人的感性习惯。看一遍《生命之树》,无疑就是被马利克用闪回的记忆和断续的、处处充满隐喻的手法进行驮载的一次过程。
美国得克萨斯州少年杰克的家庭由父母和三兄弟组成,他是长子。长大成人后,杰克像苍蝇一样忙忙碌碌摸爬滚打,但生活始终不如人意。他希望改变社会的模样和他人的想法,但到头来还是一场幻想。于是他调整思考的角度,从自己童年经历的回忆中寻找认识的答案。用石头砸别人家的玻璃窗。撒谎。追逐洒农药的车子。放学后跟踪女同学。因为关门的动作太大,被父亲罚轻轻关门50遍。潜入女邻居家里窥探,偷走睡衣扔进河里。看见父亲躺在汽车底下修理,就悄悄在心里诅咒说让上帝弄死父亲。用脚踩在教堂的凳子上……所有这些关于杰克童年中的顽童天性的剧情叙述平平淡淡,几乎没有台词,而是通过琐碎的小事细腻地进行心理层面的反映。而在这当中,导演穿插了杰克的母亲给犯人喂水,带孩子上教堂,在父亲愤怒时用自己的身体呵护杰克的那种宗教般慈爱的行为刻画。同时,也穿插了杰克的父亲严厉苛刻地管教孩子的细节。这两条线索,抽象出了宗教的美德和自然法则下的残酷淘汰机制。通过杰克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以及在母亲面前无拘无束自由欢畅的心理表现,淋漓呈现了两种理念在杰克身上的纠缠撕扯,让杰克在困惑中沉沦,在沉沦中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节这两种相悖理念的无奈,以及身陷父亲阴影中的痛苦状态。导演马利克将这些细微的情形平铺直叙表现出来,不做任何评判与暗示,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体验其中物竞天择的生命味道。这不是他黔驴技穷无能为力,而是他故意留白。所有的留白里,都填满了他近乎偏执的追求自然完美的精神。
除去核心事件,几乎不再有任何戏剧因素存在,只剩一些朴实自然的生活片段。影片的故事情节就是这样简单明了。如果我们看到这些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就感觉乏味疲倦,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感官已经麻木迟钝了,已经远离了自然。在《生命之树》这部影片里如果导演马利克要增添煽情、刺激、悲天跄地或者让人目不暇接的精彩细节,那么马利克就不是马利克了,电影艺术也就不是电影艺术了。煽情、刺激、悲天怆地或者让人目不暇接的精彩细节,仅仅只是人这个生活个体的一根汗毛,一截骨头和一个瞬间片段。人类的整体,包括演绎历史和生存状态,是风平浪静、默不作声的自然的一个缩影。煽情只是叙事手法中最低级的手段。强叙事或者说强戏剧性叙事电影,也只不过是电影最基本的类型。《生命之树》尽管定位为剧情片,它却是凌驾于一部简单叙事剧情片之上的,非常接近电影本质的影片。一切都是客观的,纯粹的,简单的,所以不需用太多的情节,只要一点点,作为现在这个时间阶段的载体就够了。从一滴水出发,就可以直接捕获阳光。显然,马利克相信,这就是电影艺术的最高也是最本质的境界。
导演在《生命之树》中简化了情节但不丢掉情节。这个没有被导演丢掉的情节(杰克孩童时代的回忆),在导演的眼中已经成了生命存在的一颗物化和具体化了的不停跳动的心脏。成年的杰克在一只蓝色的玻璃杯里点燃的烛光,在影片里反复出现,是这颗心脏跳动的符号,也是上帝的象征和未来天堂的所在。导演无法丢掉的这段情节,伴随了烛光的照射,向人的悠远之处(人走来的方向和人归天的方向)逼近。因为文字和语言的出现,上帝隐遁到了时间的尽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