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_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_ppt课件

(c~d)早期一边界清晰的强荧光灶,外围环绕弱荧光灶,晚期典型的荧光渗漏(e)。 FFA:边界清晰的强荧光灶,外围环绕弱荧光灶,CNV下方为出血灶,局限性遮蔽背景荧光,晚期典型的荧光渗漏 ICGA:轮辐状血管网清晰可辩,ICGA染料未见渗漏。 ②隐匿性CNV多为Ⅰ型,也可从Ⅰ型转变为Ⅱ型。 FFA表现:隐匿性CNV没有直接可变的血管,仅有一些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存在的间接线索,因此造影早期没有强荧光或只有轻微的强荧光,造影过程中,可见不规则的强荧光,逐渐缓慢的增强,晚期渗漏。一般分2种类型 ①纤维血管性RPE脱离:造影起始1~2min,RPE隆起灶呈不规则斑点状强荧光(较典型性的要弱),晚期荧光逐渐增强,呈一扁平强荧光区,显示脱离灶,边界不清晰。 ②晚期无源性渗漏型:无RPE脱离,很少损伤视功能。荧光素注射几分钟后,出现不均匀、不规则的强荧光,并逐渐增强直至强荧光。早期亦未见渗漏源。 不规则强荧光区,并逐渐增强,未见明显渗漏点。 CNV的OCT表现: Ⅰ型CNV: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下不规则的高反射组织,将RPE光带推向内隆起。引起RPE光带不规则隆起脱离。 Ⅱ型CNV:RPE光带破裂处,呈黄绿色高反射团的CNV由此进入视网膜下生长。 盘状瘢痕:是渗出性AMD共同的最终结局。 FFA表现:根据盘状瘢痕内残余活动性CNV多少,RPE萎缩程度及色素增生情况等的不同而表现为多样化。 一般盘状瘢痕早期表现为相对弱荧光区,其内有花斑状强荧光。后期由于残余的CNV和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染料,使盘状瘢痕组织着染,病灶内的色素增生呈荧光遮蔽。 ICGA表现:早期弱荧光,后期可见轻微染色,常可见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床间吻合。 渗出性AMD的病程演变 治疗 75%不经治疗的渗出性AMD患眼在3年内视力减退到≤0.1。 FFA显示中心凹外或中心凹旁的典型性CNV可采用直接光凝治疗。 对ICGA显示的中心凹外滋养血管进行一次或多次的直接光凝封闭,可导致部分中心凹下CNV自行关闭萎缩,从而使中心凹的视功能得以保存。 对于中心凹下的CNV可以选择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 PDT:因ICGA能较好的显示FFA不能显示的隐匿性CNV的位置、边界及范围。可更好的为PDT或TTT提供客观依据。建议所有渗出性的AMD均应行ICGA检查以确定病损类型,明确治疗方案。 PDT治疗后,前3个月每月复查1次,治疗后3个月复查FFA和ICGA,根据造影结果确定观察或重复PDT治疗。 抗VEGF治疗:90%患者可通过重复注射抗VEGF药物长时间维持视力,其中1/3或更多患者可通过这种治疗显著改善视力。 目前标准方案为:每月一次(雷珠单抗,Lucentis,首选),连续3个月,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必要时重复注射。 对于病变范围过大,患者不愿行PDT或眼内注射以及瘢痕形成等患者,可考虑抗氧化药物和中药的联合治疗。 黄斑下手术,临床试验表明,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可出现较重的并发症。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广州中医院大学祈福医院眼科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影响中心视力的视网膜变性疾病。 一般发生在50岁医上人群,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 AMD分为干性(非渗出性)和湿性(渗出性) 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又称干性AMD,非血管性AMD或萎缩性AMD 是指50岁以上人群患者黄斑区出现玻璃疣、局灶性色素增生、斑片状脱色素灶及地图状萎缩等表现的一种视网膜变性性疾病。 玻璃疣是非渗出性AMD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临床表现 视力:可正常到严重下降。主诉常为阅读困难,需要增加光照强度来帮助阅读。 眼底表现: 玻璃疣、局灶性色素增生、斑片状脱色素灶、地图状萎缩晚期。 玻璃疣(drusen): 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基底膜与Bruch膜之间或Bruch膜内的沉积物。确切来源尚不清楚,与RPE退行性改变有关。 眼底表现:视网膜下的黄白色、结节状沉着物,周围常绕以色素增生晕轮,无赤光下玻璃疣显得更清楚。 ①硬性玻璃疣:视网膜下边界清楚的黄白色小圆点状沉着物。 ②软性玻璃疣:视网膜下边界模糊有融合趋势的淡黄色斑状或团块状沉着物。 ③基底层玻璃疣:视网膜下孤立的微隆起黄色微小圆点状沉着物。 ④钙化性玻璃疣:视网膜下白而发亮,外观硬朗的圆状或斑状沉积物。 小玻璃疣(63um,即相当于1/2盘缘静脉直径) 中玻璃疣(大小在63~124um) 大玻璃疣(125um,即相当于盘缘静脉直径) 注意:小的玻璃疣或硬性玻璃疣是正常老年改变,并不是非渗出性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