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三农策”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科技与“三农策”讲义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第一章 当代农业科技展望 第一节 农业科技发展历程 第二节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 第一节 农业科技发展历程 一、原始农业科技发展(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锄;木质工具;少量青铜农具 种植制度:年年易地撂荒到定期轮荒 耕作制度:施肥、中耕、除草、防虫、灌溉 二、传统农业科技发展(古代农业) 生产工具:铁制工具,以人力和畜力为主 耕作技术: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植 保水保肥技术:耕—耙—耱的抗旱保墒耕作法、施用有机肥 作物防治技术:深耕翻种、轮作倒茬、?°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 三、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1)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 18世纪中叶,以动力机械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2)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在李比希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达尔文的“植物杂交优势理论”及孟德尔和摩尔根的“植物遗传学理论”的推动下,以高产良种和化学肥料应用为标志。 20世纪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引发的“绿色革命” 三、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3)第三次农业科技革命(新农业科技革命、第二次绿色革命) 20世纪中叶开始,以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等在农业中的应用为标志。 发展中国家开展”第二次绿色革命“(1990年开始) 第二节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重点发展领域)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装备设施技术 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含义 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生物反应器、生物农药、生物除草剂、生物肥料等。 (2)农作物与微生物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转基因作物 微生物制剂 人工种子 1、农业生物技术 (4)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 动物克隆技术 动物转基因技术 动物基因组研究及分子育种技术 畜禽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及诊断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 (5)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状况 在“863”、;“973”计划的支持下, 在农作物生物技术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技术的国家;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动物生物技术方面,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 ,已逐步由单纯的模仿开始了自主创新 。 2、农业信息技术 (1)农业信息技术含义 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 包括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确农业、生物信息学、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国家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等诸多领域。 2、农业信息技术 (2) 农业信息技术热点技术 2、农业信息技术 (3)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 总体情况: 推出了5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开发出200多个实用农业专家系统,以及政务管理、技术传播、物流配送等不同应用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十五”以来,开始以“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 。 2、农业信息技术 (3)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 农业专家系统建设 符合我国国情,受到广泛的重视,并成为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的重要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与种植业有关的各类专家系统。 精准农业建设 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与应用大部分局限于GIS、GPS、RS、ES、MS单项技术领域与农业领域的结合,没有形成精准农业完整的技术体系。适用于规模化经营的国营农场和较发达的地区。 作物生长模拟系统 虽起步较迟,但发展很快。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并结合实际,建立了一些应用系统。 江苏农科院“水稻栽培模拟系统”、中国农科院“棉花生产模拟系统”。 2、农业信息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90年代开始,晚于发达国家10余年,且多学科结合不够。 决策支持系统 进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多,影响了决策支持研究的工作效率。最早的中国农科院与人大1988年开发的第一个“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 研究应用起步较晚。90年代以来,在人工控制温室、畜禽饲养、水产养殖、食品仓储、饲料生产等领域进行试验和应用 。 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尚属起步阶段,缺乏宏观的规划和布局,信息网络的管理设施与人才建设薄弱,网上资源缺乏且利用率低。 3、农业装备设施技术 (1)设施农业概念 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可控制的、适宜的生长环境,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的劳动力,以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