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地理生态.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地理生态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地理生态   [摘 要]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学术气象与地缘特色。文化地理的差异引起生态美学学科地理生态的变化,学缘关系造就学术思想的链接与承继,这使生态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史纵深与逻辑发展中走向多维整生的学术空间结构。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呈散点辐射、多维聚合状,学术体系渐趋丰盈充实,为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基础,也为当前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学理参照。   [关键词]生态美学;学术发展;文化地理;地理生态   [中图分类号]B83-0;K9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5-0058-10   [作者简介]龚丽娟(1981—),女,湖北老河口人,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美学与民族文艺学研究。(广西南宁 530006)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学科。人文与地理的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与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并以文化基因的方式传承。因此,文化传承与生物遗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备更多的可调试性、可选择性与自由性。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同样是学术竞生与选择的结果。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对学术发展具有制约作用,文化的传播、迁移、拓展和扩散,能够形成学术空间的连接,促成学术生命的持续生长。   人类学家在探索文化进化规律的过程中,曾经从人类的心性探求源头,并且形成以下“三个一致”的母体范式: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社会文化的路线与阶段一致;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①生态美学是人类对于自然存在、生命本体及生态关系等问题的启悟与探索,是集人类科学精神、艺术底蕴、哲学思想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学者们对人类生存状态与世界生态的关注与责任感,使其生态美学研究有着一致性与共通性。   一、齐物共生:生态美学学科生命力的初放   从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呈现出非终极性和持续生发的生命特性。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亦然。美国著名社会学批判??C·赖特·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心智品格对经典的社会科学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一流的社会科学家来说,方法和理论都不是独立的王国;方法是针对一定问题的方法;理论是针对一定现象的理论,它们好比是你所生活的国家的语言。”②大多数经典化的研究介于抽象经验与宏观理论之间,需要在现象与经验中引申论证出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因此,任何经典社会科学家乃至人文科学家,都有理由、有责任在自身独立王国之外的学术空间,交换呼吸学术氧气,从而使一门学科在科学的想象、假设、论证与艺术的诗意、审美传统中走向成熟,在生命力的多维释放中走向壮大。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生态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凸显、加剧。在学术敏感与社会责任的双重驱使下,中国生态美学滥觞。此后,生态美学研究逐渐深入而系统,并由此走向发展与繁盛。法国著名学者丹纳在其经典论著《艺术哲学》中,从历史实证出发,论述了种族(内部动力)、环境(外部动力)、时代(后天动力)三要素对艺术发展及文明进步的制约与影响。生态美学研究因地域的差异,长养出不同的生命状态,又因相同或相似的大环境,孕育出终极目标一致的不同学术思想。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在地理因素的潜在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气象与学术生态。北方更加注重生态思想研究和元生态美学研究,南方的生态美学研究、生态审美文化研究与生命美学研究,则是更加注重理论、方法及应用的多维研究。元学科研究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与根本,生态美学与以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为主的生态审美文化研究,从理论建构、方法研究、历史研究、应用研究、比较研究等不同维度,构成了生态美学研究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教授认为:“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曾永成的‘人本生态美学观’和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目前生态美学研究中已成体系、相对成熟且影响较广的几种代表性的生态美学观。”③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美学观,实则规约着各自的理论根基与研究侧重点。   然虽如此,共同的社会责任、学术道义与文化情怀,使得生态美学研究者们超越了传统的研究角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以自己“独立王国”的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整个生态美学学科贡献了不可忽略的学术生命与力量。   京津文化端庄肃雅的传统,在生态美学研究领域有所反映。徐恒醇教授2000年出版的《生态美学》一书,是国内最早探索生态美学哲学基础、学科范畴的著作之一,意在通过对中国传统生态审美观和西方近现代审美观的综合,确立生态美范畴,以此消解传统美学的主客二分,实现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之间双向互动的生态审美化,哲学意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