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教版历史八上《鸦片战争》ppt课件最新
6月3日——国际禁烟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罂粟,又名阿芙蓉,以其果实的汁液进行提炼,即为鸦片,又名“大烟”,具有强烈的麻醉性,是一种残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毒品。人们要是吸食这种毒品,很容易上瘾,慢慢中毒,不用多久,一个身体强壮、精神饱满的人,就变成形容枯槁、萎靡不振的鸦片鬼了。 1、林则徐为什么要领导禁烟运动? 2、《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它的签订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导学提纲 一、观察历史图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 势》,说一说你看到的现象。 19世纪初的东西方,截然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蒸蒸日上,对外扩张。而清朝江河日下,却浑然不觉,仍以“天朝上国”自居,闭目塞听,闭关锁国。孰不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早就盯上中国这块大肥肉。 二、想 一想: 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已成为“海上霸主”,经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品倾销地原料供应地。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最好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而此刻的中国落后而不自知,必然成为挨打的对象。 并非如此。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 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那么,英国是不是一开始就如愿以偿了呢? 英美等国的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的禁令,把鸦片偷运进中国。这是1839年停泊在广东珠江伶仃洋的英国鸦片趸船。 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 反映的是英国运载鸦片的船只卸载鸦片的情形。 中国人在烟馆中吸食鸦片 炮子谣(节选) 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 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白银外流(银元) 鸦片输入(箱) 年份 243958005 344124 1830—1839 211089961 180169 1820—182974135 1810—181939691 1800—1809 鸦片输入与白银外流表 三、议一议: 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危害? 1、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政治上: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 3、军事上:军官、士兵吸食鸦片,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放任)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文忠公政书》乙集 道光帝像 林则徐塑像 上书 任命 林则徐监督销毁鸦片 电影《林则徐》片断 琦善在白河口英舰上会谈 1840年9月,英舰北侵到渤海,向直隶总督琦善提出六项要求,清政府在英军武力威胁下,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到广东与英军议和。 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虎门销烟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代以来的民族英雄而建立。在纪念碑的基座,镶嵌着八块石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争的八个历史性场面。其中第一座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虎门销烟。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林则徐的雕像 林则徐纪念碑 美国林则徐铜像由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于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同一年,树立在纽约市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的前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