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代宫廷大戏与戏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宫廷大戏与戏台

清代宫廷大戏与戏台   摘 要:清代由于皇帝的喜好和宫廷娱乐的需要,产生了一系列宫廷大戏和大型戏台,促进了戏剧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避暑山庄;清代宫廷;清代戏台;唱戏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18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历时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中国清代有三大戏楼驰名中外。它们是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故宫博物院畅音阁大戏楼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清音阁大戏楼。清音阁大戏楼坐落在避暑山庄松鹤斋东面的卷阿胜境之南,是避暑山庄内最大的戏楼。戏楼坐南朝北,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台高约1.6米左右,台面宽3间,16.69米,进深3间,14.45米。各层檐下均有乾隆题写的匾额,上层为“清音阁”,中层为“云山韶”,下层为“向叶钧天”。台前为乾隆御题楹联一副。上联是:鱼藻庆那居诗徵恺乐;下联是:凤梧鸣盛世音矢游歌。清音阁大戏楼的形制与北京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圆明园的清音阁、颐和园的德和园大戏楼相似。清音阁的造型设置极为独特,天井、地井的巧妙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演出效果,正如朝鲜使臣朴趾源所言:“歌声皆语调倍清,而乐律举皆高亮”。戏台南与二层楼式的扮戏房相连。扮戏房面宽五间,前后有廊。戏台的北面是面宽五间,前后带廊的二层楼,名“福寿园”,是皇帝看戏的地方,福寿园两侧有带有前廊的群楼,名“烟月清真”,是受赏的王公大臣及外国使臣饮宴、看戏的地方。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它最初起源于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和百戏。到唐代和民族歌舞结合起来,形成我国早期戏剧发展的重要阶段。宋代有了杂剧,是较成熟的戏剧形式。金末元初,北方产生了元杂剧,戏曲的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戏曲家和戏剧作品。明后则产生了传奇题材的戏剧作品,以昆曲为代表,实现了戏曲文学的舞台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清初,统治者崇尚汉文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笼络汉族上层知识份子,而一些不甘心降清的文人利用戏曲的形式创作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例如《桃花扇》。清中期,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一些戏班常常聚集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演出。   到康熙年间,建立了“南府”,又称“升平署”,隶属于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它主要收罗民间艺人,教授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专门为宫廷所演出。乾隆时期,南府规模较康熙时期有所扩大,乾隆十六年(1751),选征苏州籍艺人进宫当差,命名为外学,令其住景山,仍属南府管辖。原习艺太监命名为内学。内外学的人数都在一千人以上,所唱为昆、弋腔。宫内演戏,先由升平署缮写进呈皇太后,皇帝阅览的“安殿戏单”,上列演出地点、日期、开戏时间、剧目及主要演员。最有名的剧目有《升平宝筏》(全部《西游记》)、《鼎峙春秋》(《三国志》)、《忠义璇图》(全部《水浒传》)、《劝善金科》、《昭代箫韶》(《杨家将》故事)、《征西异传》(《薛丁山征西》)等,共二、三十种。道光七年(1827),将外学撤销,艺人俱回原籍。又将十番学并入中和乐内,增设档案房,改“南府”为“升平署”,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升平署的事物直到宣统三年(1911)才宣告结束,历时162年。升平署珍藏的剧本、档案、戏衣、道具、剧照等,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避暑山庄博物馆藏有部分戏衣。   为满足宫内娱乐的需要,清宫上演的大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 月令应承戏。主要指为节日和月令演出所准备的节目,如元旦、燕九、花朝、端午、中秋等,剧目多为祥瑞、吉利或歌功颂德的题材   二 清宫雅奏。在皇族喜庆时日,如皇子订婚、结婚、皇子诞生、贵妃册封,皇帝行围时所上演。   三 九九大庆。皇帝、太后生日所演庆寿戏。每次要连演数十日。   四 历史大戏。乾隆皇帝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命人写了一些历史戏剧,这些戏剧情节热闹,人物众多,有的剧本有一至两百出,不是一般戏台所能容纳,要求设计的舞台必须高大雄伟,所以清代宫廷内多建有三层重台的大型戏台,这在历史上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