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安顺到贵阳星火之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安顺到贵阳星火之路

从安顺到贵阳星火之路   《黔中早报》以“最贵的报纸,最重的新闻”为定位,以高端、新锐、厚重、专业为风格特色立足贵阳,为贵州读者提供真实、客观、及时、全面、综合性全方位一流品质的新闻报道与服务,不断满足贵州都市主流人群的阅读需求。   另辟蹊径 逆向发行   《黔中早报》创刊于2009年7月1日,前身为《安顺晚报》,由安顺日报主管。在其改名之前,在安顺的发行量不到3000份。是在安顺的整个经济盘子中是继续混吃过日子,还是背水一战杀出血路?《安顺晚报》要改变如此惨淡的发行及经营状况,已经刻不容缓。   于是,安顺日报社社长唐修品等主要领导,经过仔细考察分析,将眼光瞄准省会贵阳,《安顺晚报》随后更名为《黔中早报》,从安顺日报中剥离出来,实行公司化运作。这个改变,比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将近早一年的时间。   创业自此开始。期间,为了探索三产发展,进行资金周转,《黔中早报》搬出来租赁民房办公,而原来的临街报业大楼则用来改装成商务宾馆,当年就盈利,发展势头良好。   如此思路增强了《黔中早报》员工的信心,即便在整个报社只有10余人的情况下,早报依然每天坚持出版32个版。一年过去后,早报在安顺的发行已经突破万数。   经过一年多的安顺练兵,安顺日报社派出以卢洁为主编的小分队到贵阳进行前期准备,社长唐修品亲自督战。于是,新一轮的创业又拉开序幕。   整合资源 服务黔中   《黔中早报》社长唐修品亲自到沿海等发达地区考察取经,援请资本。经过仔细筛选后,《黔中早报》于2010年整合《南方都市报》的内容资源,与福建十方传媒集团开展了经营合作,会聚全国各地传媒人才,解决了资金、人才、印刷等方面的困难。   2010年10月28日,早报全新改版并正式在贵阳发行。前期招兵买马期间,早报的招聘广告频现报端和网络,以年薪10万元的大手笔吸引媒体从业者。一时间,来自福建、浙江、北京、四川、湖南、云南等全国各地优秀媒体从业者纷纷加入《黔中早报》。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报纸,改制后的《黔中早报》进入贵阳报业市场以来,突破了报业市场固有格局,??在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黔中早报》以“最贵的报纸,最重的新闻”为定位,以高端、新锐、厚重、专业为风格特色立足贵阳,为贵州读者提供真实、客观、及时、全面、综合性全方位一流品质的新闻报道与服务,不断满足贵州都市主流人群的阅读需求。   进驻贵阳不久后,迅速在遵义建立记者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相继将发行拓展到都匀及凯里。自此,《黔中早报》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覆盖安顺、遵义、黔南及黔东南部分地区的黔中发行格局。   用大视野 抓大题材   在得知黔中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已被国家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大盘子”之后,《黔中早报》于登陆贵阳之日,在全国媒体中率先以16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总题为《畅想黔中经济区》的深度报道。这组由多路记者采访了省内25位官员、专家、学者后写成的深度报道,以《26年兴黔梦》、《关键点:打造城镇群》、《黔中对:献计经济区》等篇章,较为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黔中经济区从构想到实现的“来龙去脉”,介绍了黔中经济区内矿产、能源资源的优势,阐明重点开发黔中经济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黔中经济区和黔中城镇同步开发的设想,这组深度报道,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此后刊发的《雕刻时光——本报记者探寻贵州“三线”三代人的命运》、《无处安放的青春——贵州“农二代”实录》、《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等独家深度报道,《“缓堵48条”能否改善贵阳城区交通?业内人士详解政策利弊》、《拥堵费该不该收》等系列报道,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系民生 巧接地气   《黔中早报》一直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注重引导受众,不断推出各类社会公益活动。2011年初,《黔中早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贵州的偏远山区里,有很多乡村小学的孩子因上学路途遥远、家庭贫困等原因,只能带土豆、苞米饭到学校作为午饭,有些孩子甚至要饿着肚子上课。从那时起,《黔中早报》的全体同仁就在思考,我们是否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2011年3月,《黔中早报》联合《凤凰周刊》、《都市快报》率先启动“免费午餐助学计划”。我们的目标很朴素:“让每一个孩子吃饱饭,让每一个梦想能绽放!”从4月开始进行免费午餐活动的系列报道,让一些爱心人士了解到山区孩子们的困难,在此期间,不断有爱心人士拨打热线表示愿意帮助山区的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午饭。《黔中早报》成为了爱心人士通往山区的一个纽带。5月,唐修品社长、编辑中心主编陈峥、“免费午餐”计划执行记者翟皓元做客腾讯微博,针对“免费午餐”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   2011年6月1日,“黔早·贵州慈善午餐”活动在栢顿酒店顺利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