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3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ppt0
* * 第4课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起源:六七千年前原始文字---象形字(文字图画)---符号化---汉字 演变: (3600年) 1、商代 2、演变脉络 3、形体演变总趋势 4、形体演变两大阶段 1、古文字阶段---- 2、隶楷阶段—隶书(盛于汉) 楷书(盛于唐) 过渡—魏晋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自觉阶段—魏晋(成熟)—衍生出楷、 行、草——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楷书 发展: 特点: 代表名家: 草书 发展: 特点: 代表名家: 行书 发展: 特点: 代表名家: 甲骨文图画式文字(图)甲骨文图画文字很多,凡是实物有形可画者大都用图形表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但图画式文字不等同于图画,是将客观图形典型化,抽象化的符号。 大汶口陶尊符号(图)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 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祭祀狩猎涂朱 牛骨刻辞正面拓片 龟甲占卜文 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十九世纪末,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史称“殷墟” 静簋 静簋为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器物。器内有铭文八行九十字,大篆。此时期金文大篆字体正由西周中期向晚期过渡。《静簋》通篇铭文均称舒适,淳朴典雅,有“笔短趣长”之势。不失为西周中期金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秦诏版文 李斯 篆书 秦古隶——云梦睡虎地秦简 曹全碑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法华经残卷 《法华残卷》为十四段残装裱而成,第九、十一、十四三段黄纸,为唐前所写,其余均为白纸,属六朝所书,三国西晋时期正是隶书向楷书重要的转折阶段,从此经卷书法中也可见一斑。 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唐、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 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 东晋 王羲之 长风帖 东晋 王献之 十二月帖 唐 张旭 古诗四帖 丰道生跋:“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 唐 怀素 自叙帖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神龙本) 天下第二行书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黑山岩画猛虎捕食图》 新石器时代(图) 《龙凤仕女图》(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御龙图》(图)战国楚墓帛画 绢本 墨绘 淡设色 纵37.5cm 横28cm。《御龙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车骑画像石》(图)东汉、纵47.5cm、横276cm 《盐井画像砖》(图)东汉、纵36.5cm、横46.8cm。四川邛郏花牌坊出土。此图表现的是汉代四川井盐生产的汲卤熬制过程。 《轪侯妻墓帛画》(图) 西汉、绢本 设色、纵205cm、上横92cm、下横47.7cm 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作品以写实的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