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小儿慢性腹泻病中西外治法
浅析小儿慢性腹泻病中西外治法
摘要:中医外治法为祖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尤其在儿科更突显其优越性。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对于小儿慢性腹泻病采用中医辨证推拿和穴位敷贴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疗效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小儿泄泻 小儿腹泻 中西外治法 中医推拿 穴位敷贴
小儿泄泻,现代医学称为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症的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中医外治法为祖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尤其在儿科更突显其优越性:儿科推拿和穴位敷贴疗法避免了药物口服、注射的困难,操作简单,价廉,使用方便、易于开展,施用安全、一般无副作用,疗效可靠,广泛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为此,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推拿和穴位敷贴疗法:脾虚者,以参答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治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夹食积者合保和丸消食化积;兼湿热者合葛根琴连汤清热利湿止泻。另外,视病情加用培菲康治疗64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观察临床疗效,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1 病例选择的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的对象:病例来源于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儿科门诊。
1.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1)观察资料不齐全者。
(2)家长或患儿依从性差,治疗过程不配合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3)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
2. 治疗方法:64例腹泻患儿均进行饮食调理、中医辨证推拿和药物敷脐,视病情加用培菲康治疗。
2.1调理饮食
(1)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用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牛奶,先从1:1,然后根据病情,逐渐添加到全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2一3天,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3个月以上者,每天喂1一2次米糊,6个月以上小儿可选用粥、面条、或烂饭,加些蔬菜、鱼或肉末等。可加少量新鲜水果汁或水果补钾.每日加餐一次,以乳品喂养为主者逐步加大谷类食物。
(2)对双糖不耐受者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豆浆(每100mL鲜豆浆加5一10g葡萄糖)或去乳糖配方奶粉.
(3)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腹泻的幼儿,一般发育良好,其致病的因素包括过量摄入碳酸饮料、果汁引起的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脂肪摄入不足等。应改变患儿的饮食结构、减少果汁量,提升脂肪摄入量到每天总热卡的40%。
(4)过敏性患儿在应用无双糖饮食后腹泻仍不改善时,需考虑对蛋白质过敏(如对牛奶或大豆蛋白过敏)的可能性。根据过敏食物的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避免接触过敏原.但不应该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添加辅食时要逐一添加,严格遵守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添加原则。
2.2中医治疗
(l)中医辨证推拿
①选穴: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板门、内八卦、揉腹、揉脐、天枢、捏脊、七节骨、龟尾(长强)。
②部位及手法:
脾经:拇指末节螺纹面。补脾经: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挠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清脾经:患儿拇指伸直,由指根推向指尖;清补脾经:指根至指尖来回直推.
胃经:大拇指第二节掌挠侧面。补胃经:向指尖方向直推;清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补胃经:大拇指第二节掌挠侧面由指根至指尖方向来回直推。
大肠经:食指的挠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补大肠:以拇指挠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法,自指尖推向虎口;清(泻)大肠:以拇指挠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法,自虎口推向指尖.
小肠经: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清小肠:由指根向指尖直推。
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揉板门:顺时针或逆时针指端揉。
内八卦:手掌面以内劳宫为圆心,从内劳宫至中指根横纹约2/3为半径的圆周上,分乾、坎、良、震、粪、离、坤、兑八卦。运内八卦:自乾宫经坎、反、震、粪、离、坤宫运至兑宫。
七节骨:第四腰椎与尾骨端成直线。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自下而上直推为推下七节,反之为推上七节。
龟尾:尾椎骨端。中指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揉。
揉脐:中指端或掌根揉。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
天枢:脐旁2寸。顺时针或逆时针拇指端或中指端揉。
揉腹:掌心对准肚脐,用四指揉,5一10分钟。补法逆时针,泻法顺时针。
捏脊:脊柱两侧。自骸尾部向上提捏至大椎。先在背部撒上滑石粉,轻轻按摩几遍,使皮肤润滑,肌肉放松,捏时每捏1次向上提3次。
③分型推拿手法:参考《中国推拿百科全书》。
脾虚证:补脾经、胃经各1的次,揉板门50次,运内八卦50 次,补大肠100次,清小肠50次,揉天枢50次,揉腹5分钟(逆时针)、揉脐50次(逆时针),推上七节骨100次,揉龟尾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