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网络舆论影响及发展
浅论网络舆论影响及发展
【摘 要】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己经渗透进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和网络舆论在我国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这是主流和本质;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这是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加以正视和认真对待,不能因噎废食,而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掌握其发展、引导、管理的规律,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关键词】网络舆论 传统媒体 网络阵地
2008年,我国的网民人数首次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推动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空前膨胀,控制、引导的难度增大。近年来与网络相关的以及由网络舆论引发的公共事件增多,如2007年的厦门PX事件,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的云南“躲猫猫”事件等,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较大的社会影响。2010年以来,网络舆论载体的力量对???悄然发生变化,网络论坛、门户网站、博客的新闻影响力降低,微博客、网络社群等新兴舆论载体异军突起,互联网正进人“全民围观”时代。因此,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引导,扬长避短,保证其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舆论概述
网络舆论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在依赖网络的自由性、民主性、匿名性、互动性的同时,网民针对网络上所呈现的某一问题或事件通过跟帖、转帖、回帖等形式所形成的观点、意见和态度。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存在的基础是互联网,网络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话题,这些话题引发的网民个人意见或看法的表达,是网络舆论产生的起点,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必要条件。虽然网络话题包罗万象,但只有那些能够吸引人们眼球、引起网民共鸣、促使网民积极参与并形成热议或争论的话题才能转变为网络议题。网络议题一旦形成,往往引来各种传播手段尤其是传统媒体的介入。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关注、跟进调查或深入报道,会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我国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
1、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也就是说,约有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
(1)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往往需要建立庞大的人员组织结构,通过繁复的中间环节,层层传递,信息很容易发生扭曲、失真、中断,特别是下情上达十分困难,这种信息沟通的障碍常常导致决策方面的失误或延误”。而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的真实、快速、无间隔传递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形成更为有效的舆论监督,提高政府行为的廉洁性。网络和网络舆论开辟了网上监督的新时代。网络舆论的监督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监督以及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通过网络平台,公民可以与监督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答复,从而大大拓展了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公共权力逐渐开始“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止了权力被乱用、滥用,促进了政府工作的廉洁和高效。
2、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毋容置疑,网络舆论的积极影响是社会影响的主流与本质,我们应该顺应并积极推进网络舆论的发展。但是,对于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也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1)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不断侵入。国际敌对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从来没有放松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的“侵略”,互联网就是他们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境内,民族分裂分子利用网络散播其歪理邪说,蛊惑人心,制造事端,甚至雇用网络写手对突出的社会问题、敏感新闻进行歪曲或炒作,欺骗网民,误导舆论,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
(2)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屡禁不止。当前网络舆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色情、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充斥网络。虽然国内加大了对淫秽色情网站的打击力度,开展了多次打击互联网淫秽色情的专项行动,但相关信息远没有彻底清除,对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危害极大。
(3)谣言混淆视听,破坏社会秩序。一些人故意在网上散布谣言,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网络谣言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是媒体报道角度的差异或不准确报道使网民的理解出现偏差,二是有些网民对网络信息或者论坛上的道听途说有意无意的加以改编,形成谣言。这些谣言会引发新的更具倾向性的网络舆论,越来越偏离于事件的真相。2011年2月10日凌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有传言称,陈家港工业园内有化工厂发生毒气泄露随时可能爆炸,导致陈家港和双岗镇地区万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外出逃命。清晨5点至6点,该地区交通大堵塞,并因此发生多起事故,导致四人死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蓝海华腾VA-H系列伺服驱动器 用户手册2.0.pdf
- 国家法定41种传染病大全(就诊科室、传播途径、病原体、检测方法等)及防护措施.doc VIP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T_CECWA 2001-2023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docx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VIP
- 202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pptx VIP
- 2025年辽宁省电力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docx
- 国标GB_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实践.pdf VIP
- 厂房租赁合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