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高椅古村隐秘桃花源
湖南高椅古村隐秘桃花源
一群人从清晨走到傍晚,终于在群山之中,找到了“江南第一村”——会同的高椅。其实,一天的车马劳顿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个叫通碧公的人,辞官不做,寻寻觅觅,其后裔循着他的足迹从南宋找到元朝,124年的时光,五代人的心血,才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就是高椅。
走进花的海洋
那条温顺的巫水,一路奔跑着,突然调皮地拐了一个大弯,老成持重的雪峰山慌忙往后一退。大山是高高的靠背,小山是舒适的扶手,一把太师椅就安在了高山之上。
在青山和绿水之间,是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们精心绣制的2万亩椅面。48丘水田,48口水井,48口水塘。青瓦白墙的窨子屋点缀水面,有百年千年沧桑后的安详,马头墙如匹匹骏马仰头长嘶,是千里万里奔驰后小憩的欢欣。
走进高椅,竟走进花的海洋。每家每户不是在房前专门辟出花圃,就是在院子里摆上各种盆花。房前屋后都栽着桃树,高椅人不经意地说,我们高椅也叫桃花村。想象着,如果是春天,那桃花盛开、朵朵粉红不就是给高椅穿上最美的婚纱?
有山的风骨做线条,水的灵动来滋润,还有菜园里嫩绿的萝卜菜、青紫的扁豆、院子里盆栽的菊花、仙人掌来点染,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水画!
一朵五瓣梅开在椅面上
走进高椅的小巷,你就知道高椅不只是一幅田园山水画,而是一册厚重的史书,只因时间的磨损,这册书只保留了近600年的历史。从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104幢窨子屋不疏不密,组成一朵梅花开在太师椅的椅面上。每幢房子的建筑年代都有封火墙底层的铭砖为记。村中的五通庙是花蒂,大塘是花蕊,五个村子就是五枚花瓣。
高椅的小巷窄窄的,仅容一人挑水换肩,青石板已深深地嵌进泥缝里。比起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高椅的窨子屋少了许多霸气。虽然也是高高的青砖封火墙防火防盗,但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
每幢窨子屋都是坐北朝南,门内有门,大门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中门来贵人才开。跨过高高门槛,里面是天井,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使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廊阶铺的也是青石???,大的有4米长,1米多宽。院子都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小楼。堂屋门前很多挂有木匾,有的勉强看出是“艺苑先声”,有的已辨不出颜色。
进得屋来,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铺就的“三合泥”,这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凉爽而不潮湿。再看厅堂、居室的门雕、格扇、栏杆都十分精巧,图案家家不同样,但都有福禄寿禧、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就是一个五层的台阶,高椅人也要建得一级比一级宽,一步比一步高,意谓步步高升。
在高椅村的中央,一座小小的庭院让我们赞叹不已,院内并排两方池塘,一方叫红鱼塘,一方叫黑鱼塘。红鱼塘养观赏鱼,黑鱼塘养食用鱼。休闲观鱼,客来添菜,调节气候,消防用水,四种功用,真是妙极。
高椅人精心地过着日子,他们的窨子屋里藏着明代的皮箱,两只狮子的蓝宝石眼睛还在闪亮,清道光年间的樟木神龛上的浮雕仍然栩栩如生。还有明清两代的太师椅、雕花床,更在诉说着高椅过去的富足生活。
高椅人也用自己的智慧精心守护着这片乐土。在一处窨子屋的橱柜下,隐秘地埋着一口缸,只要探头去听,就会听到50米外的脚步声。据专家考证,这还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监听装置。村民们还在后山上修了数条围山路,一有外敌入侵,备好滚石,打它个落花流水。梅花状的民居,像个迷宫一样,据说曾让两个窃贼东奔西窜找不到出路,大白天被抓个正着。
醉月楼里,书香如兰
洪江古商城的光洋声和唱戏声早已悄然远去,高椅古民居的书香如兰却一直在空气中弥漫。
在高椅穿梭,古风清韵到处流淌。家家的门枋上有或“关西门弟”或“耕读传家”或“清白家风”题字,据说,杨姓祖先东汉杨震博览经籍,领袖群儒,在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他一生刚直廉正,告诫后辈要“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所以后世的杨氏子孙都在大门上题上祖训。
高椅人时时不忘耕读传家。在小小的村寨曾经有5座学堂。我们今天看到的还有“清白堂”,是普普通通的两层楼房。清嘉庆年间,屋主贡生杨盛文把它改为学堂,3年后,3个儿子都考取功名,当时的湖广教谕赐“名魁三楚”的匾额以彰教风,再过3年,杨盛文的3个侄儿又同时进学,又得了“美尽东南”的匾额。于是村子里的学童都被送来读书,共154人考取功名。湖广学政又赠“百年树人”的匾额。清代一叫杨秉章的人为此写了一首诗:“清清白白一书堂,多士藏修国有光。朝夕功夫何处下,唐诗晋字汉文章。”
书香的浸润使高椅人的生活变得雅致起来。至今村里还保存有曾经供文人吟诗作赋的“醉月楼”。古今诗联在这里也随处可见。对文化学习的重视,使高椅不同于别处的埋头耕作,使高椅代代出人才。明清时期,出了有功名的文武人才293人。民国时期,会同县总共出了10个大学生,4个在高椅。现在全村有大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