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入境,感悟古诗词意蕴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情入境,感悟古诗词意蕴美

以情入境,感悟古诗词意蕴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092-01   摘要: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意境   初中古诗词教学要对古诗词的内容有系统规划,教学目标要总体优化,要继承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进行整合。学生对诗歌阅读与欣赏并不陌生,小学就背过诗句,进行过语言、情感、思维的积累,这为初中古诗词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传统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阅读方法,如吟唱法、评点法、批注法等,都很有价值,应该特别珍惜,好好使用。古诗词学习目标中的人文内涵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渗透,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领悟诗句中字词的精妙,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非常悲愤感慨到:“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掌握韵律   通过富??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我以为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是指导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迁移对比   许多古诗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孤立地教某一篇,要尽量进行迁移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素养。比如.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引入《沁园春·长沙》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接近,都体现了毛泽东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三是风格上相似 ,两首词都是豪放词。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该词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而是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四、品读语言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教学时抓住关键词句,精读精讲,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