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初中古诗文教材课文导语编写思考与建议
关于初中古诗文教材课文导语编写思考与建议
在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话:上语文课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然话中不乏调侃之意,但中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惧怕心理可窥一斑。究其原因,在于古诗文与今天的中学生相隔久远,既存在语言障碍,又有思想阻隔,导致中学生缺少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动力与方法。
本文试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古诗文“课文导语”编写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课文导语促进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
一、古诗文课文导语在导学中的作用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正文的前面,有一个方框,框内有一段言简意赅、精心设计的引语,我们称之为“课文导语”。作为助学系统之一的课文导语,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说,课文导语是学生自学时的“先行组织者”,它与教师的动态指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扶翼。
“导语”,重在一个“导”字:引导、传导、指导、疏导、启导。“课文导语”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导”学,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掌握知识,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点拨、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一)引导——调动期待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导,引也,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导”的本义,即以手牵引,引导。这反映在课文导学中,就体现为通过问题探讨、情境创设、旧知铺垫或对文本评价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阅读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形成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如《两首》的课文导语:雎鸠啼鸣,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飘荡……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更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伊人”创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雎鸠啼鸣,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飘荡”,简简单单的16个字,道得尽的是景,道不尽的是意!“你听”,那里住着一群迷离却美好的天然诗人……这就是运用情境创设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入戏”,从而调动其阅???期待,引人入诗在潜移默化之中。
(二)传导——提纲挈领
“导”有“传导”之意。《汉语大词典》对“传导”的解释为“传呼引导”[1]。反映在课文导语中,表现为通过对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景物特点、文体特点等方面提纲挈领的介绍,达到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目的。如《观潮》一文的导语“……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简简单单一句话,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简洁的语言进行了概括。再如《唐雎不辱使命》通过“……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对唐雎这位不畏强暴的传奇人物的人格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三)指导——学法支招
课文导语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学生。现代教学论愈加着眼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创造精神的发挥,教材的功能越来越向学生“学”的方面转变。如《大道之行也》一课的导语: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读这篇课文,要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把这种社会的风貌想像出来。这篇导语中的学法指导具有三个层次:先是借关键词进入文本中心,再是以点带面感知全文脉络,最后把“所感”化为“所用”,提炼出“大同社会”的美好景象,解决本课难点——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这样具有层次性的学法指导,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自学,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
(四)疏导——难点提示
课文导语,还具有“疏导”的作用。“疏导”,原意为“清理水道,使之畅通”,后“泛指疏通引导”[2],即通过对教学难点、教材难点的提示点拨或者对相关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学习古诗文之路畅通。对初中学生来说,相对于现代文学习,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于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对相关知识的补充,如社会历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写作背景、故事内容背景、作家思想等,就显得很有必要。如《两章》的课文导语,“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通过对历史背景知识的补充,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历史距离,并为深入理解孟子的主张做好铺垫。
(五)启导——启思激疑
“导”,还有“启导”之意:“开导;启发指导”[3]。我们常说,教学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的意义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进行拓展性阅读和迁移性思考,尽可能给予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愚公移山》的导语:面对家门前的高山,一位年近九十的老翁居然决意与全家人“毕力平险”,这是聪明的举措,还是愚蠢的行为?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或许有时也会面对有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你将如何选择?本文或许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与改革.doc
- 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探索与实践.doc
- 信息编码四位二进制编码.doc
- 信息网络环境下幼师生德育工作思考.doc
- 信息资源再生影响研究.doc
- 修复与再造桥头堡战略视阈下云南人精神素质.doc
- 信真模拟技术与物理竞赛整合初探.doc
- 修改,提高作文水平另一途径.doc
- 修辞学视野下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研究.doc
- 修辞心理学研究进展及其方法论价值.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