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岩和他“11”团队让差异变成意义
解岩和他“1+1”团队让差异变成意义
“残障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差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差异变成意义。”——解岩
“1+1”团队全称是一加一(北京)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助残类NGO,“1+1”创办人之一的解岩将机构定位于残障人士的互助、社会能力建设及公众倡导。
残障人并非弱者
若不是11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如今的解岩也许是IT界小有名气的人物,也许是个普通白领,但不会是现在的身份:一加一(北京)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CEO。
那年他27岁,是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大客户经理,家中除了父母还有结婚不久的妻子,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2001年一次出差时,解岩感到腿疼,医院确诊为骨癌,CT片显示肿瘤已扩散至整个左大腿及膝盖。两年的化疗,其间的痛苦让解岩不忍再提。所幸化疗效果良好,经过手术,解岩腿保住了,但膝关节坏死,行走必须拄拐。化疗住院期间,他目睹许多病友“走”掉,从鬼门关回来的解岩喜忧参半。由于之前工作生活中基本没有接触过残疾人,突如其来的残疾人身份让他无所适从。原公司请他回去继续工作。他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再是以前那个活动自如的解岩。
母亲妻子整日唉声叹气,让解岩既烦闷又沮丧。2004年的一天,父亲交给他一本从朝阳区残联办理的残疾人证,他猛然明白:自己从此是有证的人了!从那时候起,他就思考着,其他有残疾证的人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是以残疾人的身份继续消极下去,还是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为了让家人不再为自己操心,2004年,解岩买房并给妻子买了辆车,“目的很简单,不委屈自己,不委屈家人,想干什么干什么。”并找了个理由将父母搬出京城。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和健全人一样生活,他选择了破釜沉舟。
就在解岩拿到残疾证的那年,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一家为残障人提供服务的NGO。看到那么多和自己有相同身份的人,他找到了归属感。他突然明白,残障人、残障群体是他们共同的根,是他要找寻的家园。他进入那家公益组织做一名志愿者,结果让他很失望。当该组织介绍他特意强调其残障人身份时,他发??这样的理念与自己所期许的并不一样。因为该机构负责人是健全人,不断强调“助残”,把残障人描述成一个弱者,而解岩是想要看到如何发挥残障者的潜能。次年10月,他离开了那家机构。
打造残障人自己的发声平台
“我是谁?”走进“一加一”办公室大门,背景墙上这句话很耐人寻味。
在解岩看来,健全人所处的环境是无法感受判断残障人的。可是长久以来,残障人的话语权却偏偏掌控在“强势”的健全人手中,“代言”者不在少数,而且由于社会对残障人的认知度和接纳程度不高,残障人士多少也存在着自我认知不足,不敢发声或者找不到平台发声。“我们这个群体就像是婴儿,张着嘴发不出声,大人们却‘根据经验’代替我们表达。”
傅高山的走入让解岩看到希望。傅高山,这个1983年出生的福建男孩,因患有先天性眼球振颤致使物体在眼睛里无法稳定成像,视力不及0.1。他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和大多数“80后”一样,叛逆好胜而有主见,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大学毕业后开始北漂。只不过他是一个从小在健全人世界长大、几乎没有接触过视障人的视障人。他的随身之物除了手机、MP3,还有常人不须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和望远镜。
傅高山也曾供职于解岩离开的那家机构,对于解岩提出要“打造一个残障人自己的发声平台”很支持。对于机构名称,两人一直没有确定,国内残障领域的机构名称大多直接点明是残障人士的服务机构,例如“爱心互助”“残疾人服务站”等。两人打心里很排斥这样的命名,认为名称代表着机构的理念和价值观,更是外界对机构的第一印象。社会是多元融合的,不应该去刻意区分健全和残障。
2006年的春节,两人经常在一起头脑风暴。他们在闲聊中说到自己一个是肢残,一个是盲人,互相扶持,挺不容易的,忽然就想到了“1+1”这个名字。这便是“1+1”最初的用意,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扶持、互助。问起解岩对“1+1”的理解,他说:“‘1+1’的答案很多,可能大于2,那是因为合作;可能小于2,那是因为残障与社会的距离拉近了;也可能等于1,那是因为融合了。当然,更应该等于2,那是因为简单而真实。只要不固执地认为1+1=2就好。最不希望大家把残障人看成一个固定的概念。”
2006年3月,解岩和傅高山,两位有着相同NGO理念的残障人共同发起、注册了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
通常我们将残障人看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会关注不同残障人之间的差别,更多地将关注重心放在“残障人”三个字中的“残障”二字,包括一些残障人士自身也只是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但是解岩却看到的是“人”字。
盲人也能玩摄影
丰台区西罗园的一处民宅里,两间共计27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