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温馨校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雪域高原上温馨校园

雪域高原上温馨校园   这是一所除了寒暑假外,没有一天法定假期的学校。   来自四川省甘孜州农牧区的70多名残障学生集体寄宿在学校里,教师则来自全省各地。家庭、学校、生活、教学等概念在这里被最大程度的模糊化,老师是孩子们的师长、亲人,还是私人出钱贴补医疗费用的赞助人,甚至是唯一一个愿意在手术单上替孩子签字的人,他们为“这群孩子最终到哪个地方去”忧心忡忡,同样会为孩子有了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而激动整整一天。   日前,记者走进甘孜州特殊教育学校,它是目前全省海拔最高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址选在山腰上,秋天这里半山鹅黄,半山白雪。   艰难的环境里,建起“高起点”学校   “昨天下了点雪,今年的冬天算比较暖和的。”山上10月份的天气,户外的地面已冷得让人不想用脚踩上去,校长郑永祥站在操场上,看着教室门口的课表,怔着神琢磨如何开发“藏文手语”课程,为此他专门联系了四川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筹备申请相关课题。   “以前在高原上,弱势群体的处境是非常悲惨的,他们没有受过教育,所以也没有教材。”郑永祥告诉记者,少数民族的特殊教育发展还在起步过程中,比如现在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听力障碍、语言障碍。以前在高原地区,这类孩子家长基本无暇管理,平时家长出去放牧、干活,孩子只能锁在家里,每天几乎与世隔绝。有的家长自己“创造”手语和孩子交流,后来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了正规的手语,回家家长也看不懂。   “但是现在我们的特殊教育,已经有了‘起点高、配置好、全免费’基础了。”郑永祥欣慰地说。学校自2011年建校后,先后装备了视力康复室、语言训练室、个别心理行为训练室、律动室、图书阅览室、美术绘画室等各种特殊教育专用功能室,里面的器材设备一应俱全。   “孩子们需要和社会接触,我们有几次也想带着学生进超市实体训练,但是售货员看不懂孩子们的手语,根本不卖东西给他们,有的人还会拿一些零钱让他们离开。”郑永祥的言语里有些许沮丧,但是在学校里,孩子们至少有一个“模拟超市”。   “模拟超市”与家政训练室,不但装备了???种玩具,还有各种蔬菜、水果、蛋糕的模型,这群特殊的孩子要在这里练习自己叠被子、使用工具打扫卫生,以及在“模拟超市”购物,练习去买菜、包抄手、做面包。   “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因为条件好,而且国家免除了学生所有的费用,每学期还有800元的生活补贴。学生寝室有地暖,有全天的热水可以洗澡,床褥、柜子、鞋架、生活用品都是国家配齐了的。”郑永祥是藏族人,家在甘孜州丹巴县,他觉得很多政策在学校是真的落实了的。开校之后,有家长对他说:“共产党政策好不好,看特殊学校就知道。”   尽管学校里现在有最好的教学设施设备、生活设备,仍然要面对冬天水管全部冻爆,等到春天4月才能吃到水的严酷环境。“确实没办法,这里太冷了,冬天我们可以从校外的小溪里取水。”郑永祥说,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涧流淌下来,水声潺潺。   他和老师们对学校的条件感到满足与感激,同时也有重重的忧虑,民族特殊教育事业在当地是“零起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设定上没有任何参照,只能全靠自己思考摸索。   让特殊的孩子读书,不是没有希望的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心理障碍。”郑永祥说。学校里曾经有个女孩属于听障,因为给同学打招呼,而同学没有理她。孩子回到寝室之后,悄悄拿起刀片在手腕上自残。   长期缺乏心理辅导,封闭式的成长环境,以及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让这群孩子在身体残疾之后,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一切,都必须要等到孩子到学校之后再慢慢调整。“有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这类孩子的问题更大。”郑永祥说,在没有送孩子来特殊教育学校前,因为缺乏特殊教育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家里只能尽力照顾日常起居,对于孩子的学习、心理成长更是无能为力的。   望着一间间教室,郑永祥说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这群孩子从哪里来,最终会到哪里去?”特殊教育作为各类教育形态中,人才培养结构起步最薄弱,教育成果评定最不成熟,生源进出口最艰难的一类,一所小学制的特殊教育学校,究竟能够帮助孩子们走多远,能不能用“教育”与“知识”改变他们的生活?   “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在很努力地读书,尽管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可以去哪里?”郑永祥说,“有时我们也一样。”他觉得,既然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必须要给孩子们“学习的希望与成长的方向”。如果孩子毕业后回到原来的环境里,那么生活可能还会和原来一样,读书与教育的成果会在时间的流逝里,慢慢被消耗殆尽。   “也因为这个原因,曾经对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很多教师是拒收的。”郑永祥曾经在“普教”做过十年校长,曾经有一个听力障碍的女孩来报名,没有老师愿意收这个学生,郑永祥坚持把这个学生收下,自己买了特教的教材来教她认字。让他欣喜的是,这个孩子在他身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