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语文课程标准之路“变”与“不变”.docVIP

十年语文课程标准之路“变”与“不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年语文课程标准之路“变”与“不变”

十年语文课程标准之路“变”与“不变”   摘 要:语文学科的发展催生了新课标的修订,而新课标又为语文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当中,无论是宏观意义上的“不变”还是微观意义上的“变化”,都代表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发展趋势,也为我们更好地思考语文这门学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就这两个课程标准之间的“变”与“不变”问题展开论述,意图通过这种解读方式让《语文课程标准》得以真正“跃然纸上”,为我们所用。   关键词:语文学科 新课标 语文课程   一、“不变”的语文基本精神   从整体上看,2011年的新课程标准较2001年的老课程标准而言,无论是在页数上还是在对每一部分的要求上,都显得更加丰满。但语文作为一门在中国成长近百年的学科,其内在的稳定性却是坚不可摧的。仅从近代这100年来看,语文学科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因此即便是重新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也依旧延伸了2001年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可以说,2011年的新课程标准是2001年老课程标准的一个延伸,因为他们的整个框架大体是一致的,都是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虽然这四个部分里面的具体问题可能会因为侧重点不同而做一些形式上的调整,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两个的设计思路都是围绕着整个语文学科的课程发展来展开的。   这当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描述没有任何改变: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2001年老的课程标准制定之前,我们国家对于语文性质的问题一直有所争议。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前辈提出了语文的“工具观”,认为语文是现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融合,是人们的交际工具,并由此确立了以学习、使用语言和言语作品为主的学科价值。在此之后,人文性、言语性、民族性等语文学科性质问题的一再抛出,使得我们国家在面对语文学科性质这一问题上显得异常混乱。而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说法后,可以说,给众说纷纭的语文教育者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里暂不讨论这一观点的合适与否,只看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便可知,“统一说”已经得到了语文界的广泛认可。至少在语文发展的这十年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语文学科的发展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也让无数秉持单一观点的学者开始正视语文学科的多面性。   仅通过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描述的一致性我们便可看出,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精神,并没有因为课程标准的改变而有所弱化。相反,我们还是能在这两个课程标准中找到很多语文学科的共通点,比如它们都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比如它们都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及它们对于语文课程的开发都强调要注重跨学科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等。这些不变的语文基本精神和设计思路,都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变”的语文发展趋势   1.具体建议的“具体化”   虽然从大标题下,我们很难找到两个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但是如果翻开课标,仅从页数上我们就能看出端倪。新的课程标准从“分量”上就比2001年的老的课程标准要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源于它对各种要求的细化。尤其是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新的课程标准对很多具体建议都做了扩展。我们可以看到,在老的课程标准中第三部分仅有8页,而2011年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就有16页,整整是老课程标准的一两倍。具体来说,新课程标准对每一个学段的要求都更加具体,无论是从写字识字方面,或是在阅读写作方面,它都尽可能细化对每一个学段的要求。并且,在2011年版新课标的附录中,它又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两个字表,并尝试在这方面给出比较明确的建议,这也可以更好地让语文教师做到有的放矢。   2.语文内容的“实践性”   在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开篇,第一句话便写道:“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段话是在2001版的老课程标准中所没有的。新课标中对于语言文字的强调,反映出了它很强的实践性。因为语言文字绝对不是仅存于纸质上的东西,它只有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为人所用。因此,如果不强调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语文学习便是死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的内容,说得具体一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阅读,二为写作。这是两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方面,也是对语言文字运用最直接的两个方面。我们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写作中体会语言的运用,正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我们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阅读的部分。在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很多新提法是老课程标准中所没有的。比如它提出要“在理解课文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