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琵琶记》蔡伯喈人生悲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琵琶记》蔡伯喈人生悲剧

浅论《琵琶记》蔡伯喈人生悲剧   摘 要:“南戏之祖”《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次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人生进行关注。本文从“三辞三不从”的故事情节分析蔡伯喈的人生悲剧,并且从外部环境和内在性格两大方面去探讨其人生悲剧。   关键词:蔡伯喈 人生悲剧 三辞三不从 外部环境 内在性格   “南戏之祖”《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作家高明大致保留了原来故事的框架,也保留了女主人公赵五娘“孝妇贤妻”的形象,但在作品的主题、蔡伯喈的形象和最后的结局上都作了很大的改动。笔者这里谈的就是剧本中蔡伯喈的形象。作家在《琵琶记》中对蔡伯喈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把他从一个弃亲背妇、忘恩负义的反面人物改写成了一个全忠全孝、有情有义的正面人物,这说明了作家试图通过这个人物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也说明作家对这个人物寄予了同情、宽恕和理解。但作家这种创作意图和善良愿望都不能削弱蔡伯喈这个形象的悲剧性。   一、蔡伯喈人生悲剧的展现   剧本中蔡伯喈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三辞三不从”的故事情节把他由原来弃亲背妇的薄幸文人形象变为“全忠全孝”、有情有义的人物。作者在这“三辞三不从”中深刻地刻画出他优柔寡断、软弱动摇的性格以及矛盾苦闷、痛苦愧疚的心情。   辞试不从:蔡伯喈考虑到父母年迈,无人照顾,就谢绝了州司的推荐,决定暂时放弃功名,但蔡公强调只要儿子中举、获取功名,从此改换门庭、光宗耀祖,自己就是死了也高兴,甚至责备蔡伯喈以尽孝为借口,其实是贪恋新婚妻子。蔡伯喈服从“孝”的礼仪,无可奈何之下离开家门远赴京城参加科举。这个情节写出了蔡伯喈为功名与孝道难以两全而深深苦恼,但又始终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   辞婚不从:蔡伯喈高中状元,牛丞相执意招他做女婿,皇帝也想成全这段姻缘。面对皇帝赐婚,蔡伯喈虽然难舍旧妻,内心不乐意,可在金銮殿奏本时,却只说要回乡侍奉双亲,半个字都没提家有妻室之事。所以皇帝圣旨说:“其所议婚姻事,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桃夭之化。”   辞官不从:蔡伯喈要辞掉京官改任乡官,朝廷答复:“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岂遑报父?”蔡伯喈不敢违旨,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愿。   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呼奴唤俾,娇妻相伴,荣华富贵;当上仪郎后也将前途辉煌,但他却终日郁郁寡欢、愁容满面。他思念年迈双亲,想念结发妻子,却又始终放不下眼前的富贵;一肚子牢骚却无半点作为,生怕得罪了牛丞相。蔡伯喈经常陷入新欢旧爱难以取舍、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苦闷之中。后来赵五娘寻到京城,进入牛府,幸得牛小姐通情达理,一夫二妇得以团圆,一门欢庆,因为子孝妻贤受到皇帝的旌奖,可蔡伯喈又陷入了“可惜二亲饥寒死,博取得孩儿名利归”的无限遗憾和愧疚之中。   剧本一再标榜蔡伯喈的“全忠全孝”,而他所谓的“忠”不过是遵旨留做京官、奉命成婚,代价却是父母双双饿死,妻子备受艰辛;所谓的“孝”不过是听父命应试,求得光宗耀祖,但对父母是“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回乡守墓,虽博得旌奖,对死者已毫无意义。这种忠孝给人的感觉是虚伪和冷酷。剧本用“三辞三不从”来为蔡伯喈开脱,但结果却是:蔡伯喈努力按照封建伦理纲常行事,不仅酿造了一场家庭悲剧,同时也酿造了他自己的人生悲剧。   可以说,蔡伯喈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因为蔡伯喈是一个一直生活在矛盾苦闷痛苦中的人物,一直在功名与孝道难以抉择、新欢与旧爱难以取舍、孝道与忠君难以两全的矛盾冲突中患得患失,他总是在情感与理智之间痛苦地徘徊,他的主观意愿与客观坏境、内心思想与实际行动常常发生碰撞,他的个人意愿总是被现实环境无情地践踏、扼杀,他的实际行动极大地讽刺了内心的软弱动摇。他在家庭中、在婚姻上、仕途上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二、蔡伯喈人生悲剧的成因   《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次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人生进行关注,展示了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冲突,展示了知识分子自身存在着的性格弱点和缺陷。   蔡伯喈的悲剧从外因方面看,是由他身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1.伦理纲常的约束。封建伦理纲常是统治者赖以维护封建秩序的支柱,它要求人们通过礼教的自律,抑制个人的欲望,实现社会的稳定。由于君臣父子伦常是既定的,臣和子只有在极窄小的范围内有自己的自由,而且是伦常制约下的自由。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诚意,在明与慈未可知的君父之纲面前,常常被击得粉碎。饱受儒学熏陶的蔡伯喈,按照社会理想范式而作出的行动,却落到了自己愿望的反面。2.强权逼迫。剧本中写牛丞相作为强权豪门,他的逼婚非常“牛气”。他说:“这读书辈,没道理,不思量违背了圣旨。只教化辞官辞婚俱未得。”牛丞相的霸道连自己的女儿牛小姐也看不过眼。蔡伯喈的个人意愿在强大的权势面前不堪一击。   蔡伯喈的悲剧从内因方面看,主要是蔡伯喈自身的性格原因。蔡伯喈是一个在性格上有着弱点和缺陷的悲剧人物。1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