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蕨类植物.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pter 5 蕨类植物.ppt

作业: 1、蕨类植物有哪些特征?它和苔藓植物有何异同? 2、用简图表示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3、真蕨亚门分几个纲?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4、蕨类植物有哪些用途? 图5–21 绒紫萁的孢子囊和配子体 A,B. 孢子囊的发育成熟期;C. 孢子囊(示环带); D. 颈卵器; E. 精子器; F. 配子体(虚线示中脉) 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 松叶蕨在地质历史上曾经是发达的蕨类植物。 具节中柱(cladosiphonic stele):维管组织在内皮层里束状排列成环,围着髓腔,但节处是实心的,因而称之为具节中柱。 春枝 夏枝 有些种类有营养枝和生殖枝的区分,如问荆。 问荆的生活史 根 孢子体 茎 叶 孢子囊 孢子母细胞 孢子 幼孢子体 胚 合子 卵 颈卵器 雌配子体 精子 精子器 雄配子体 RD 2 N 孢子体世代 N 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发达 配子体退化 蕨孢子体各部分 图5–16 蕨类植物脉序类型 A—C. 分离型(A. 掌状二叉,铁线蕨属; B. 羽状二叉, 里白属; C. 羽状, 假毛蕨属); D—F. 中间型(D. 部分联结具内藏小脉及水囊的网状脉, 水龙骨属; E. 部分联结的羽状脉, 毛蕨属; F. 部分联结的网状脉, 狗脊蕨属); G—I. 网结型(G. 具内藏小脉及水囊的网状脉, 星蕨属;H. 联结的羽状脉, 新月蕨属; I. 无内藏小脉的网状脉, 肾蕨属) 蕨根状茎横切面 孢子囊生于叶背的较为高等; 图5–17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及囊群盖的主要类型 A. 孢子囊群线形, 无盖(风丫蕨属); B. 孢子囊群圆形, 无盖(瓦韦属); C. 囊群盖条形(铁角蕨属);D. 囊群盖肾形(肾蕨属); E. 囊群盖圆盾形(耳蕨属); F. 囊群盖马蹄形(蹄盖蕨属); G. 囊群盖杯形(骨碎补属); H. 囊群盖球形(红腺蕨属); I. 囊群盖漏斗状(团扇蕨属);J. 囊群盖蚌壳形(蚌壳蕨属); K. 不连续肾形的假囊群盖(铁线蕨属); L. 连续的条形假囊群盖(凤尾蕨属)[HK] 图5–18 蕨类植物孢子囊的环带类型 A. 没有特化机制的孢子囊(莲座蕨属); B. 环带成盾状(紫萁属); C. 顶生环带(海金沙属); D. 横行环带(芒萁属); E. 斜行环带(蚌壳蕨属); F,G. 纵行环带, 不完整一圈, 具裂口及唇细胞(F. 肾蕨属, 具刺;G. 水龙骨属) 原始种类孢子囊壁多层,无环带细胞; 高等种类壁薄,有环带 * 水龙骨目,蕨属(Pteridium): 孢子体为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叶分化; 根状茎; 不定根; 2-4回羽状复叶; 多环中柱; 图5–24 蕨属根状茎的横切面 A. 根状茎的横切面;B. 茎部分横切面放大(示维管束构造)1. 厚壁组织; 2. 维管束; 3. 薄壁组织;4. 皮层;5. 内皮层;6. 维管束鞘;7. 韧皮部;8. 木质部 孢子囊聚集成囊群,外有囊群盖。生于孢子叶背面,沿叶缘生长; 孢子囊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壁薄,由一层细胞构成,具环带; 孢子同型; 配子体雌雄同体,心形,背腹式,腹面有假根,能独立生存,称为原叶体; 精子器、颈卵器生于腹面; 精子多鞭毛,受精离不开水; 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优势,孢子体、配子体独立生活;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海金沙科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鳞毛蕨科 瓦 苇 (Lepisorus thunbergianus) 水龙骨科 芒萁(Dicranopers dichotoma): 里白科 凤尾蕨:凤尾蕨科 井栏边草:凤尾蕨科 铁 线 蕨:铁线蕨科 鹿角蕨 蜈蚣草 石 韦 桫椤:桫椤科Cyatheaceae 树形蕨类。叶片三回羽状深裂,生于茎顶,幼叶拳卷。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400-900m处的山沟潮湿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时也散生于林缘灌丛中。东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小。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苹属:Marsilea 苹科,苹目 浅水或湿生性植物; 孢子囊群异形,生于特化的孢子果中; 孢子果由羽片变态而成; 孢子异型;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