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赤壁赋课件.pptVIP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赤壁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汉·王逸《离骚序》 屈原《离骚》: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赤 壁 赋 苏 轼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若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 《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赤壁,因崖石赭赤,状若悬鼻亦名赤鼻矶。西晋初年的龙骧将军蒯恩在赤壁山南营建纪念性建筑一座,名之曰“横江馆”。尔后,代有增建。唐宋时期,黄州赤壁遐迩闻名于世。宋初王禹偁贬谪黄州,留连赤壁,曾写出《赤壁》与《黄冈竹楼记》等著名诗文,使赤壁之名日增。至北宋旷古奇才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写下千古绝唱“二赋一词” ,黄州赤壁因之成为著名游览胜地。南宋元明之际,有许多文人因景仰苏轼之宏才馨德,曾将苏轼之号冠于赤壁之上,在清康熙末年重修赤壁时,黄州知府郭朝祚就题门额为“东坡赤壁”。 “赋”,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抒写情志。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取《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壬戌之秋 举酒属客 窈窕 斗牛之间 冯虚御风 桂棹 溯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 嫠妇 愀然 舳舻 旌旗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