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剧院人质”事 件的危 机公关处理评述 - 论文
俄罗斯“剧院人质”事件的危机公关处理评述 - 论文
关键字:俄罗斯 政府 事件 气体 普京 危机 社会 人质 车臣 绑匪
大概是除毕业论文外最后一篇了 竟然有点不爽rz--------说明 本文着重评述俄罗斯“剧院人质”事件中普京以及俄政府的公关处理,限于篇幅,将不就此事件的起因及对于俄罗斯国内事务和国际政局的影响进行展开的具体论述。事件始末 2002年当地时间10月23日晚9时左右,几十名车臣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东南区一家剧院,将700多名观众、100多名演职人员扣为人质,要求俄罗斯在一周内撤军车臣,否则将引爆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大楼。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府对此事件自始至终采取了坚决的不妥协立场,在多次经社会各界人士及政府代表与车臣绑匪交涉谈判后,50多名外籍人士与妇女小孩被释放,对峙近60小时后,10月26日早晨,事件以俄罗斯特种部队使用麻醉气体强行攻入解救人质为结局落幕,绝大部分人质获救,然亦有约130人死亡。 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5日至28日在俄公民中进行了一次社会舆论调查。有1600名俄公民参加了这次调查活动。在回答“你是否赞同俄总统在莫斯科人质危机局势期间采取的行动”的问题时,85%接受调查的人的回答是“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82%以上的接受调查的人“非常积极地评价”或“比较积极地评价”俄特种部队在解决人质危机中的行动。对俄罗斯媒体记者在恐怖事件期间的表现和做法,76%的接受调查的人作出“非常积极”或“比较积极”的评价。 俄罗斯电视台始终把解救人质行动的结果欢呼为特种部队的胜利。俄罗斯政界,绝大多数政党领导人也赞同政府的做法,极少数政治家提出的批评意见在电台上遭到了众多听众的反驳。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政府果断解决人质事件,普遍表示宽慰。虽然有些舆论对人质死亡发出责难,但大体上保持低调,未造成大的影响。 根据事后的舆论调查以及主流媒体的评论方向,俄政府面对此次危机所采取的处理手段可以说非常成功。为什么在人质伤亡可以说是巨大的情况下,还能达到如此的公关效果呢?普京的关键作用 车臣问题始终是俄罗斯政府的心结,在这个国家复兴、发展的进程中,不管叶利钦或是普京,对其采取的都是较强硬的处理态度。此次人质危机也不例外。正如普京总统所说:“一个被软弱和贫穷所主宰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大国的威力的,该明白了,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的富裕程度以及我们新的权利全都直接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地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 一贯的,普京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政府“代言人”以及决策人的形象。一般公关活动中,代言人在目标受众中的形象往往能影响到他们对于品牌形象的认知。而普京在俄罗斯的极高支持率,以及以往一向铁腕的作风,恰恰为其在此次事件中的所有发言以及俄政府的后续决策和行动作了最可信的担保。因此,民众相信,普京说过什么,就可以做到什么,并且能够令事态往最好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甚至那些车臣武装人员也在心里明白,如果事件伊始普京的态度就如此决绝果断,那么斡旋的余地便不会有多大了。 而10月24日下午2时,普京就对外声明这次人质危机是“恐怖组织中心策划的”。公众从听说这件事情开始,就将之直接定性为恐怖分子的阴谋。撇开民族主义与国家安全的矛盾不谈,撇开温和抗议的卑微与暴力斗争的全民关注之差异不谈,仅从公关的角度来看,通过这次直接迅速的声明,俄政府立刻就成为了正义斗士,而对于这样一个形象,为了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总是需要一点强硬的手段,总是存在流血牺牲的可能,一切便看上去顺理成章。 这是“剧院人质”事件得以顺利按俄政府意愿平息的最重要前提。处理策略得民心的原因 须知,在这个事件中,俄政府的当务之急不仅是救出人质,也更要考虑所使用的手段将对今后的车臣问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俄当局并不希望看到因这一次妥协而导致今后次次都屈服话软,相反的,他们当然希望通过此次危机令今后的车臣政策能够获得更多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理解。 再来看俄罗斯民众的反应,从媒体的议题以及政府发言看来,事件的走向似乎无非两种,即:牺牲部分人质以解救大多数人,和与绑匪同归于尽。其实,必然是存在第三种选择的,即向绑匪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著名的车臣战地女记者安娜 波利特科夫卡娅在与绑匪谈判后,就呼吁俄军必须撤出车臣,而莫斯科当地也确有小部分人游行抗议,但这与社会主流支持普京的声音相比,则过于微弱了——在这点上,俄政府与媒体的合作,或者说监督,也实在是相当成功,当时俄罗斯各大报纸,均与政府保持了一致的论调。 有这样一个道德伦理命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时人们的心态: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前面有两条轨道,一条站着五个人,另一条站着一个人。不扳道岔,电车可能会轧死五个人,扳道岔,一定会轧死一个人,如果你是扳道工,你将作如何的选择? 事实上,在各种调查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