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共享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共享课件

病理学; ; ; ;一、变质[变质] 二、渗出[渗出] 三、增生[增生]; 定义: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各种变性以至坏死。 (一)形态变化 炎区组织发生各种变性[变性]、坏死 (二)代谢变化 1、局部酸中毒 炎区组织代谢增强,氧化不全 引起组织酸中毒 2、渗透压升高 ;肝细胞水肿(HE); ;血管内的液体与细胞成分示意图;(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示图1、示图2) 1、细动脉出现迅速短暂的痉挛; 2、细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3、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变慢,血流停滞; 4、轴流边流混合,白细胞附壁。 ●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机制与神经体液因素的 作用有关。;炎症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模式图;过敏性鼻炎;(二)液体渗出 1.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 2. 渗出液的成分 3.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比较 4. 渗出液在炎症中的作用;(二)液体渗出 1.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 (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的损伤: (3)穿胞作用增强: (4)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2. 渗出液的成分 渗出液的成份与通透性有关, 轻:水、盐类和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 重:分子量较大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三)白细胞的渗出 炎症时血液内的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外的现象,称为白细胞渗出。 炎细胞聚集于局部组织间隙内称为炎细胞浸润。白细胞 的渗出是一主动、耗能、复杂的过程。 1. 白细胞边集和附壁(轴流、边流) 2. 白细胞粘着(由粘附分子介导) 3. 白细胞游出:粘着的白细胞逐步游出血管壁,进入炎区。 (游出特征) 4. 趋化作用 5.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白细胞边集:层流消失,白细胞被挤 向周边。(A) ◆白细胞的附壁:白细胞贴附于血管 内皮细胞表面(B)  ◆白细胞粘着: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紧密 粘着一起(C) ◆白细胞游出:白细胞游出血管壁进入 炎区(主动运动)(D); ;不同白细胞的游出特征: (1)嗜中性粒细胞游走能力最强,游出最早,移动最快,淋巴细胞渗出最弱。 (2)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不同。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首先移出。 24~48小时后由单核细胞取代。 (3)致炎因子不同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也不同。化脓性感染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为主。过敏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4、趋化作用:渗出的白细胞以阿米巴样运动向炎症灶 定向游走集中的现象。 趋化因子:炎区存在的某些化学刺激物。 (1)分类:内源性和外源性 (2)特异性: 不同的趋化因子可吸引不同的白 细胞。如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嗜酸性粒 细胞有趋化性; (3)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5、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1)吞噬作用 1) 吞噬细胞及其作用 吞噬细胞(种类及功能)有吞噬能力的细胞。 2)吞噬过程 (2)免疫作用 ; ;①识别和粘着:指炎症灶内吞噬细胞首先与病原微 生物或组织崩解碎片等异物接触、粘着的阶段。 ②吞入:指吞噬物质被牢固地粘着在吞噬细胞表面 后,吞噬细胞的胞浆伸出伪足,将其包入胞浆内 形成吞噬体的阶段。 ③杀伤或降解 :指吞噬溶酶体内释放的多种溶酶 体酶将被吞噬物杀伤和降解的过程。 ;;化脓性炎症后期(吞噬现象); ;中性粒细胞;形态:分叶状核,胞浆内含有粗大嗜碱 性异染颗粒 功能:颗粒中含有组胺、 肝素、5-HT,可 能引起变态反应 ;形态: 淋巴细胞:体积最小,核圆形,浓染,胞浆 极少。浆细胞:卵圆形,核圆,位于细 胞一侧,染色质呈车辐状。 B cell :→浆cell→免疫球蛋白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