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五官科学绪论及眼部解剖.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五官科学绪论及眼部解剖

五官科学 陶 铮 绪论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五官科学是阐述眼、耳、鼻、咽、喉科解剖、生理、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特点: 五官科各个器官之间在解剖、生理&病理上都有密切得联系。 eg: 上感 鼻部外伤 五官科的基本特征: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平衡觉 对患者心理影响很大,可能随即产生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心理。 眼科学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 目前眼科已经独立分支,成为一门二级学科。 近视治疗 RK: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医生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矫正近视。RK的手术原理为在角膜周边部作若干条深达角膜全厚的90%~95%的切开,组织张力减低,在正常眼压的作用下,张力减低的周边部向外膨出,角膜中央部相对变平,屈光力减低,焦点后移,与视网膜的位置产生新的相适应,矫正了近视。 近 视 该手术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我国,但该手术的预测性及术后稳定性不高,因此,被后来兴起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及更先进的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所取代。 2006年,仅上海华都医院一家,接诊RK手术的失败者一年之内就超过300人。在上海市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眼科,接诊RK手术失败者的比例更高,人数是他们的2倍左右,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LASIK全称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医生先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收集准确的数据,再利用准分子激光能够精确切削组织的特性,用准分子激光束重塑角膜的曲率,以此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的目的。? ? 其方法是用掀开一个角膜瓣,在瓣下的角膜基质层上用准分子激光根据近视、远视和散光度数进行精确刻蚀。然后再将角膜瓣复位。? 这个手术相当于把一副眼镜永久地戴在角膜上,? ? LASIK 手术过程 导光纤维内窥镜的应用 传统的鼻窦手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鼻腔、鼻窦位置狭小深在,无有效的光源系统的支持,使传统手术需要开辟通道而到达手术部位,术中去除大部分中鼻甲,并刮除窦内粘膜,以便提供手术视野,从当代的观点看这是一类破坏性的手术,手术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创伤,且易产生并发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erklinger通过各种角度的鼻内窥镜可以清楚地窥清鼻腔病变,并在术中直视下彻底清除窦内隐蔽部位病变,使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手术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奠定了鼻微创外科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引入我国,并应用于临床,推动了我国鼻科学的临床解剖及基础理论研究并使其不断发展。 鼻内窥镜设备 眼 科 学 一、眼球 (eye ball) 正常眼球的前后径 出生时16mm, 3岁时达23mm, 成年时24mm。 (一)?? 眼球壁 1.外层(纤维膜) 角膜(cornea)眼球前1/6,透明,即“黑眼球” 巩膜(sclera) 眼球后5/6,瓷白色,即“白眼球” 角巩膜缘(limbus)二者移行处,约1mm (1)角膜 前表面曲率半径 后表面曲率半径 角膜厚度中央部 角膜厚度周边部 角膜横径 角膜垂直径 荧光素染色 组织学分层 ①上皮细胞层 ②前弹力层 ③基质层 ④后弹力层 ⑤内皮细胞层 角膜分层 角膜的供养及神经支配 ①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角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液。代谢所需要的氧80%来源于空气、15%源于角膜缘血管网、5%源于房水。 ②由三叉神经眼支分布于角膜各层。 (2)巩膜 质韧,乳白色,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 (二)中层 为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 位于最前面,呈圆板状,放射状皱褶、纹理,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瞳孔可根据光线的强弱而调节其大小,正常为2.5~4mm。 瞳孔由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瞳孔开大肌(交感)调节。 人类虹膜独特的图样在出生后十个月内完全形成,并且在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将保持不变。每个人虹膜的花纹都是不同的。 虹膜识别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对虹膜花纹特征进行量化数据分析,用以确认被识别者的真实身份。 (2) 睫状体 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 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