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皮下植入的体内释放考察及组织相容性研究.docVIP

吡喹酮皮下植入的体内释放考察及组织相容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吡喹酮皮下植入的体内释放考察及组织相容性研究

吡喹酮皮下植入剂的体内释放考察及组织相容性研究 程亮,郭圣荣*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0240 摘要:目的 制备了一种以PEG、PCL为基质的吡喹酮皮下植入剂并对其进行动物体内释放考察及组织相容性研究。方法 通过热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吡喹酮皮下植入剂;采用HPLC法测定了皮下给药后,吡喹酮在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了皮下植入部位组织的炎症反应。结果 药物能够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300 ng/ml)达6 周以上;皮下组织在经历了急性的炎症反应期后,炎症反应逐渐消失,组织得以完全愈合。结论 吡喹酮皮下植入剂一次给药后,可以缓慢有效释放长达42 d以上,同时制剂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 关键词:植入剂 吡喹酮 体内释放 生物相容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In vivo drug release and tissue biocompatibility investigation on Praziquantel-contained subcutaneous implants Cheng Liang, Guo Sheng-rong* Pharmacy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praziquantel-contained impla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vo drug release in rats and the tissue biocompatibility. METHODS The praziquantel-contained implants were fabricated by hot-melting extrusion; the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HPLC; the tissue biocompatibility was studied by HE method. RESULTS The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was maintained above 300 ng/ml with a duration over 42 d; after a acute inflammatio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was healed gradually. CONCLUSION The implants were proved to maintain effective plasma concentration up to 42 d and be biocompatible after implantation. Key Words: implants; praziquantel; in vivo drug release; biocompatibility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又称为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绦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包虫病的分布主要在西北省份的畜牧区,调查显示在上述地区此病的发病率约为1‰~1%[1]。目前,包虫病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手术治疗的成本及危险性较高,同时该方法对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较高,故在西北牧区难以普及;化学治疗具有给药方便、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等优点,故为我国治疗包虫病的首选方案。但是,传统的给药方式,即口服给药,依旧存在几点不足:ⅰ.药物的水溶性较差,口服药物后,部分药物因不能完全溶解而无法吸收;ⅱ.由于肝首过效应,经肠道吸收的药物,大部分被代谢成无药理活性的产物,致使药物的利用率较低;ⅲ.根据该病的严重程度,口服药物的治疗疗程通常为1月到数月不等,频繁地口服药物给病人带来了许多痛苦,另外,较高的口服剂量极易产生耐药性[2,3]。 皮下给药系统(subcutaneous drug delivery systems)是近年来制剂研究的热点,药物通过皮下给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肝的首过效应,而且还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的次数[4]。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采用加热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一种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1500为混合基质的吡喹酮植入剂,体外释放表明,药物可以缓慢释放长达60天。本实验的目的是考察该植入剂植入到动物皮下的药物动力学,并对制剂的组织相容性进行了考察。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LC-10AD泵,Shimadzu SPD-10ADvp紫外检测器,Shimadzu柱温箱),Dikma C18 色谱分离柱(4.6×250 mm,粒径5 um)TGL-16G型高速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