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化学教师实验能力大赛得到启示.docVIP

由化学教师实验能力大赛得到启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化学教师实验能力大赛得到启示

由化学教师实验能力大赛得到启示   摘要:从参赛者的角度,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2013年广东省中学化学教师实验能力大赛的亮点,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探索实验教学创新的可循之路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拓宽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路。案例含仪器新用、开发师生协作实验模式等。   关键词:化学教师实验比赛;师生协作实验模式;化学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2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广东省2013年中学化学教师实验能力大赛于5月在肇庆市举行。本次大赛的目的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荐成果参加全国评选展示。大赛第一阶段,各市中学化学教学一线推荐、自荐的教师选手,提前递交基础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录像、设计的问题和解答的电子稿等材料参加初评;第二阶段,初评入围的34位选手依次现场展示,由其他参赛选手进行提问和评价,最后根据选手们的整体表现决定获奖等次。笔者有幸入围第二阶段的比赛,感受到了紧张而愉悦的现场气氛。比赛的规则很成功,思维的碰撞频频闪耀火花。规范的操作、巧妙的实验用品、富有特色因地制宜的实验方案,令现场掌声、笑声、赞叹声不断,也让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1 从实验改进、创新的案例挖掘灵感来源   1.1 在演示实验的现象的可观性上下功夫   1.1.1 挖掘仪器的隐性功能   东莞市的魏少兴老师的“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实验”改进如下:弃用嘴吹,改用酒精灯帽熄灭蜡烛(见图l);不直接点燃白烟,使用倒扣的普通漏斗来引导并点燃白烟(见图2)。魏老师的改进在现象的可观性上有所突破,操作可行性强。   1.2 对复杂的、有缺陷的装置进行优化   “烧杯口有个嘴会散发热量”,汕头王洁老师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的改进正基于此。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要自制,碎纸条或泡沫较难掰且在第2~3次实验中不易定型。笔者曾听过该节公开课,两组学生在讲台上分别都用了30多分钟才完成此实验。王老师用两个密闭的小塑料瓶,用量从50 mL减为10 mL,免去搅拌,测量效果更接近中和热的理论值(见图3右)。   同样???装置进行简化,利用常见的塑料瓶代替原来的实验仪器的,有粉尘爆炸实验。塑料瓶以其可塑性、透明可视和廉价易得,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充当实验仪器。   1.3 在缩短反应时间上的改进   人教版教材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实验中,使用注射器收集氢气。玻璃注射器的刻度线不易分辨,塑料注射器的摩擦大。某教师提出,在活塞上滴几滴水,塑料注射器活塞易被推动,实验时间缩短。评委指出某教师在塑料盖小孔上安装温度计遇到摩擦力比较大的问题,可以仿照此法,涂上凡士林来加速。在交流中,笔者还了解到佛山市戴强老师改用电热装置,实现了2分钟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1.4 从环保的角度改进   1.4.1 萃取实验的改进   某教师在碘的萃取改进实验中,为绕开四氯化碳的毒性,把萃取剂换成煤油,现象明显。值得商榷的是,煤油中含有不饱和的物质,是否会跟碘单质反应呢?若只为演示“萃取”,无疑这很成功。笔者尝试用汽油来充当萃取剂,用注射器替代分液漏斗,效果甚佳。   1.4.2 注射器的妙用   注射器以其密封性、透明性、容积可调节性、刻度清晰性、零部件可拆卸等优越的特性,在现代化学实验改进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深圳市的王娓老师对铜与稀硝酸的实验改进,竖式的装置很巧妙,注射器既是气体发生器,又是集气装置(见图4末)。   该装置可谓零污染。吸入一定量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此装置同样适用于其他毒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笔者发现稀硝酸浓度适中,不需要预热,如使用浓硝酸和水以1.5:1的体积比配成的稀硝酸,2~3分钟即有明显现象。另外,烧杯中的水改成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备用于尾气处理效果更佳。   图5为早前某教师开发的注射器联用装置,可用于气气反应、固气反应等。吴炳钊老师开发了一套由两个注射器联合的制备气体和气体性质检验装置(见图6)。它的特色是整合了两个注射器的零部件以达成实验目的,它被指出简便性有待改进。笔者把少量高锰酸钾预先放入图5装置,吸入少量浓盐酸,连接塞有湿润的蓝色纸条的玻璃管,2分钟左右可见蓝色褪去。把尾气导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进行尾气处理,但操作过程的密闭性不如图6的装置好。   1.4.3 反应产物清理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在爆炸成功率、产物清理等方面已有深入探讨。笔者观看“白花变蓝又变红”的溶液酸碱性的实验视频,发现实验后满桌狼藉。碘的萃取用煤油替换四氯化碳的思路,也可谓此方向的改进,注射器远比分液漏斗容易清洗。某习题说Fe3+可以刻蚀银镜,据此某教师把用稀硝酸洗涤银镜的传统方法改为用Fe3+,环保又高效[1]。笔者认为实验产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