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肛肠疾病基本知识[PPT课件]

直肠、肛管疾病基本知识 第一章 肛管解剖 第一节 肛管 肛管(anal canal):盆膈以下的消化道,长约4.5cm,上续直肠,末端终于肛门。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粘膜皱襞,称肛柱(anal columns)。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粘膜皱襞项链,称肛瓣(anal valves)。粪便易寄存在窦内,如发生感染可引起肛窦炎,甚至可发展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或肛瘘等。 直肠(rectum):位于盆腔的后部,平骶岬处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直肠内面有三条呈半月形的横行的直肠皱襞,称直肠横襞。 解剖学肛管 VS 外科学肛管   准确定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长度亦各书描述不一。   解剖学肛管:指齿状线至齿状线下方1.2~1.5cm处(肛缘)。这段管状结构长度约1.5cm.   外科学肛管:指肛门直肠环至齿状线下方1.2~1.5cm处。这段管状结构实际上是直肠柱区+解剖学肛管,直肠柱区长约1.5-2.0cm,故外科肛管长约3.0~3.5 cm.肛肠外科疾病如痔、瘘等大多在这段区域内发生。 直肠肛管肌:   肛管周围有内、外两种括约肌环绕。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 m.)为肠壁环行平滑肌增厚而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但无括约的功能。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 anal sphincter m.)为骨骼肌,围绕于肛门内括约肌的外下方,可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肛门外括约肌受意识支配,可随意括约肛门,控制排便。手术时应防止损伤,以免造成大便失禁。 肛管直肠环: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诊时可清楚扪到。此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如手术时不慎完全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肛管直肠血液供应: 动脉有四支,即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管动脉和骶中动脉。 两个静脉丛:①直肠上静脉丛,位于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下层内,扩张形成内痔。经肠系膜下静脉注入门静脉;②直肠下静脉丛位于齿线以下的肛管皮肤下层,是外痔的发生部位。直接或经阴部内静脉流入髂内静脉。 第二节 肛垫 肛垫:指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位于自齿状线上1.5cm的直肠柱区的一环形海绵状组织带,是诱发排便感觉中心。肛垫含有丰富的纤维组织,平滑肌和部分横纹肌,其间有很多细小间隙,充斥丰富的以静脉为主的微细血管。肛垫内静脉丛的静脉壁无任何病理性损害,属正常的生理性扩张。 与痔疮疾病有关的重要结构 肛垫构成: 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动静脉吻合管。 支持结构: Treitz肌、Park’s肌、结缔组织、弹力纤维。 粘膜: 直肠肛管移行上皮(ATZ上皮)。 肛 垫 的 主 要 解 剖 成 分 ATZ上皮 (分泌,感觉) 血管成分(内有动静脉吻合,类似勃起组织) Treitz肌(稳定性结缔组织) 肛垫的血管解剖图 正常动静脉吻合功能:动静脉吻合关闭,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 ①小动脉 ②小静脉 ③动静脉 吻合 ④动静脉吻合括约肌 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⑥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功能障碍:动静吻合开放,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①动静脉吻合开放 ②毛细细管前括约肌收缩 肛垫的动静脉吻合 在肛管粘膜下和皮下有丰富的静脉丛,病理情况下静脉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称为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称内痔,齿状线以下的为外痔,也有跨越于齿状线上下的称混合痔。 Treitz肌对痔静脉丛的 约束作用 肛垫与括约肌的关系 A 括约肌松弛时,肛垫增大 B 括约肌收缩时,肛垫缩小 第三节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在直肠与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是感染的常见部位。间隙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由于神经分布很少、感觉迟钝,故发生感染的时候一般无剧烈疼痛,往往在形成脓肿以后才就医。由于解剖位置与结构上的关系,肛周脓肿容易引起肛瘘,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肛提肌以上的间隙有:1.骨盆直肠间隙,在直肠两侧,左右各一,位于肛提肌之上,盆腔腹膜之下;2.直肠后间隙,在直肠与低谷之间,与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相同。   在肛提肌以下的间隙有:1.坐骨肛管间隙(亦称坐骨直肠间隙),位于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横隔以上,相互经肛管后相通(此处亦称深部肛管后间隙);2.肛门周围间隙,位于坐骨肛管横隔以下至皮肤之间,左右两侧也于肛管后相通(亦称浅部肛管后间隙)。 第四节 结直肠 大肠 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右髂窝处的回肠末端,止于肛门。全程围绕于空、灰常的周围,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大肠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结、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也能吸收葡萄糖、电解质和部分胆汁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