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热”传播学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言热”传播学解读

“莫言热”传播学解读   作者简介:曾圆,女,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 ]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摘要:2012年10月开始,围绕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全国刮起了一阵“莫言热”,该文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传播学的角度深度剖析“莫言热”的传播符号、传播流、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等。同时文章还就“莫言热”中兴起的谣言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莫言;传播学;谣言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137-02         一、“莫言热”事件回顾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季,莫言登上了全球著名博彩公司赔率表,80后作家张一一公开质疑莫言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引发大众围观。10月5日,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的话题在网上开始热炒,张一一立下莫言若获诺奖便裸奔的赌注,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11日,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其文学及书法作品一时间洛阳纸贵,其老家山东高密乡投资千万开始建设红高粱文化,各行各业冠有莫言名字的品牌层出不穷,网上还就莫言赴瑞典领奖的着装进行了热烈讨论,总之,围绕莫言获得诺贝文学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莫言热”。   二、“莫言热”的传播学解读   (一)莫言掉进了诺贝尔奖的套子——人类传播的符号解读   在人类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离不开符号和意义,符号是信息流动的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交流的内容。郭庆光认为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1]。符号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即信号和象征符。信号具有物理性质,它与所指事物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因果性;而象征符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并能通过后天学习所得,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或观念。诺贝尔奖属于象征符,它是由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创造的,并代表有关科学、文学、经济等的意义和观念。   20世纪20、30年代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理论,最早是针对行为主义的反应和批判,1969年,赫伯特·布鲁默将其正式命名为符号互动理论,斯坦利巴兰和丹尼斯戴维斯在《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人们赋予符号以某种意义,而那些意义反过来又控制人们。按照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不仅仅具有表述传达的功能,而且能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并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历史以来的内涵和范式,就如学者朱大可所说的一样:“莫言一旦接受诺奖,就注定要成为一个背负道德十字架——“诺贝尔伦理”的人,担当起整个国族的全部现实苦难。”以服侍为例,莫言去瑞典领奖,入乡随俗定做燕尾服,这本是莫言的个人行为,却被一些网友放大为国民行为,他们利用PS技术,设计出莫言穿燕尾服、中山装、汉服等服饰的照片,加以调侃,还有人以日本川端康成穿和服领奖与之进行对比,引发争议。   (二)张莫之争,谁是赢家?——传播技巧解读   1.传播障碍。传播障碍是指传者发出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受者接收到的信息失真。德弗勒在其互动过程模式中提出噪音不仅对信息本身产生影响,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影响。2012年8月25日,张一一在腾讯微博上爆料:莫言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资深评委、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替其翻译,一石激起千层浪;8月27日,莫言发微博辟谣,却被张一一抓住语法错误狂批;8月30日,面对《每日新报》对其消息来源的质疑,张一一以具体消息源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为由不做回答。莫言由此提前“热”起来了,而张一一则利用传播障碍扩大了个人影响,纵观此事,信源的人为掩盖是造成传播障碍的根源,其次,在莫言辟谣后,张一一迅速将焦点转移到莫言的语法错误之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遭到焦点转移,给原信息制造了巨大噪音。   2.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在传播过程中,传者为使信息能顺利到达受者,并对受者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往往要通过一定方式说服对象,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冷静地运用逻辑或理性的手法来劝服对象,即诉诸理性;另一种是试图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打动对方,即诉诸感情。在张莫之争的后半段,张一一交叉采取诉诸理性和诉诸感情的传播技巧来获得大家的支持。   2012年10月8日,张一一发表了《“莫言获诺奖”是一种修辞手法》的短文,理性分析我国人民的诺奖情节,从经济和公信力两方面对诺奖品质进行怀疑,最后宣称如果莫言获得诺奖,他将“裸奔”。这条信息在腾讯微博的阅读量达到了21万,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牢牢地吸引受众的目光。   10月11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张一一遭到网民逼宫兑现裸奔承诺。张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