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edrine一词中文译名与定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phedrine一词中文译名与定名

Ephedrine一词中文译名与定名   摘 要:麻黄碱(麻黄素)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中药科学化研究的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但早期研究均以外文发表,由于译者的不同,ephedrine一词在中文翻译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多种音译名和意译名。虽经过长期使用和两次官方的译名审定,至今“麻黄碱”“麻黄素”两个中文译名仍然并存。ephedrine一词中文译名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的译者群体对科技名词本土化的不同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麻黄碱,麻黄素,中文译名,定名   中图分类号:N04;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6-0047-06   The Transform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the Chinese Name for Ephedrine   XU Dingding   Abstract:From 1920s, ephedrine became th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ug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Because the early researchers have published in foreign languages, there were kinds of transcription names and free translation names of ephedrine when it was introduced from different translators As two main translated names, mahuangjian and mahuangsu have been coexisted to this day after two times of the work of official term standardization This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rm is a vivid case to find various influences and impacts depended on different translator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modern indigenization of science terms   Keywords:ephedrine, Chinese translation, denominate   引 言 麻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ephedrine(麻黄碱)是提取自麻黄的有效成分,是中国国内较早进行的,也是中药药理学研究成就最大的药物之一。由于早期研究均为外文,因而根据外文文献的来源、译介时间和翻译者主体的不同,衍生出多种中文音译词和意译词。在学界,虽然经过民国时期和1949年后两次译名审定,但由于译名使用习惯和翻译方法的区别,使得“麻黄碱”“麻黄素”两个中译名并存至今。分析ephedrine一词中译名的变迁,不仅可以了解生物碱类科学名词在中国早期的形成与演变,也可以看出科学家群体在科学名词本土化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深刻影响。   一 麻黄碱的早期研究和在中国   的传播 1885年,日本药物化学家长井长义从麻黄中提取出有效成分麻黄碱,并于1887年在德文刊物上发表论文①[1]。??后,长井长义又于1892、1893年在日文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制取方法和化学式测定等研究的文章,将麻黄碱“以其原植物的拉丁名,称ephedrin”②,并以片假名“エフェドリン”作为其日文名称[2]。   1909年,中国国内译介日文西洋医学的著名学者丁福保在其编译的《化学实验新本草》一书中,在“麻黄”条目下介绍了长井长义的工作,并原文引用了“エフェドリン”一词,没有提出中文译名[3]。1923年后南满医科大学袁淑范等人在医药杂志上就直接使用德语词ephedrin,或加上音译的“爱菲特林”来表示麻黄碱[4-5]。到1926年,丁福保在《汉药实验谈》中提及麻黄碱时,也改用中文音译名“爱勿独林”,只是仍然附上日文及德文名称[6]。   由于早期麻黄碱的研究结果主要以德文和日文发表,影响有限,英语背景的研究者对此知之甚少[7]。在不了解前人工作的情况下,192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药理学家陈克恢开始研究麻黄碱的药理作用。他与协和药理系主任施密特(CFSchmidt)的研究引起世界瞩目。1926年,协和医学院的药物化学家赵承嘏和继任的协和药理系主任伊博恩(BERead)继续研究和发表了关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提取和制备等研究结果。上述论文均以英文发表,但到1927年发行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