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桂西北地区地域文化中德育资源利用探析.doc

桂西北地区地域文化中德育资源利用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桂西北地区地域文化中德育资源利用探析

桂西北地区地域文化中德育资源利用探析   摘 要 桂西北地域文化是桂西北地区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是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历史发展沉淀下来具有较稳定形态且区别其他地区的多层面文化。桂西北文化融汇桂西北人民的各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效利用区域文化德育资源特有的教育价值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德育教育体系,推进区域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 桂西北地区 地域文化 德育资源 利用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桂西北地区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和形成了传统节日文化、神话史诗、歌圩文化、红色文化等,这些文化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现实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深入研究德育资源的利用现状,采取相应措施,使家庭、学校、政府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促进桂西北地区德育工作发展。   1 桂西北地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决定教育,教育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两者缺一不可”。①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所推崇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帮助受教育者转化自身品格的实践活动。德育教育者必须依据一定文化开展德育工作,德育的开展有利于文化继承和发展,总之德育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1.1 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德育资源   “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集中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门类文化”②是该区民众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及社会的伟大积淀,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道德。蚂拐节又称青蛙节,流行于南丹、天峨、东兰等县,特别是河池南丹县吾隘镇那地村最为典型。2006年蚂拐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蚂拐节活动过程包括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是“祈求人畜安宁,五谷丰登”③节庆,起到了宣传保护和爱护动物的作用。隆林县部分彝族地区的护林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举行,祭草木和作物幽灵,祈求它们茁壮成长。节日期间禁止上山伐??、砍柴、驱赶大批牛羊上山放等。当地流行有“家有千竿竹,全家衣食足”“栽杉钟桐,永世不穷”的说法,这对涵养水土,保护生态环境极为重要。这些节日发挥了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崇敬自然、天人合一等德育功能。   1.2 神话史诗蕴涵的德育资源   桂西北是壮族、瑶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的神话史诗,形成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和《米洛甲》渗透到以壮族为主分布在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凤山、巴马、大化、田东、田阳等县的各个领域。布洛陀和米洛甲是壮家人民最崇敬的祖神。2006壮族布洛陀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3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左右在布洛陀文化圣地—敢壮山(田阳县)举行“壮族儿女祭拜人文始祖布洛陀盛大典礼”。每个民族按照各地的传说来流传《布洛陀》和《米洛甲》,虽然说法有些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认为布洛陀和米洛甲不畏艰险,与大自然相抗争,为人类造福的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巴马、都安、大化三县的布努瑶族则每年在农历五月二十九日过“布努节”纪念密洛陀。《密洛陀》塑造神通广大、勤劳勇敢的密洛陀女神形象,反映了古代瑶族人民生活和斗争,追求理想和愿望。这些神话史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正确面对挫折、勤劳勇敢、坚强奋斗,为家、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   1.3 歌圩文化蕴涵的德育资源   歌圩又叫“歌墟”是广西壮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据统计“广西有86个市县,有40个市县有歌圩”,“主要集中在右江、左江及红水河上中游”④在民间歌圩有约定俗成的日子,但各个歌圩点不同。歌圩节的活动多样,主要以对歌、赛歌为主,兼有抢花炮、抛绣球、斗蛋、演戏等。每到歌圩节,男女会结伴参加山歌赛歌,一般是一整天,甚至连续几天几夜。山歌是该区民众思维方式和理想信念的伟大积淀和反映,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是桂西北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追求真、善、美的重要体现;是桂西北地区的主流文化,体现着桂西北地区的主导价值观。如东兰县山歌就有“有歌就唱不怕丑,有理就说莫怕羞”追求“真”的意蕴。桂西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当地山歌很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善良,如山歌唱到“上下都是一家人,吃的穿的都不争”。山歌讲究音调旋律、歌词押韵、通俗易懂,是人们日常生活传情达意的载体,利于小孩产生共鸣和认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情操。   1.4 红色文化蕴涵的德育资源   红色文化德育功能方面在新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29年在邓小平领导下,发动了百色起义,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桂西北人民在革命期间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东兰县的韦拔群自1921年起就领导农民武装,开展革命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