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查德·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套曲《少女之花》赏析
理查德·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套曲《少女之花》赏析
摘 要 理查德·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二百多首艺术歌曲,1888年完成了声乐套曲《少女之花》:《玉米花》,《罂粟花》,《常春藤》,《水仙花》。这四首歌曲皆选自诗人丹恩(Felix Dahn,1834—1912)的诗作。本文将解析施特劳斯如何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细腻地刻画出四种花朵所代表四位少女不同的风姿。
关键词 理查德施特劳斯 德文艺术歌曲 少女之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1 《少女之花》的写作背景
十八世纪末期,浪漫主义席卷欧洲各国,在歌德与席勒所推动的文学运动影响下,在音乐届,作曲家从传统教条中解放出来,自由地创作出各式各样的音乐体裁,如:交响诗、交响组曲、音乐会序曲及艺术歌曲等,而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最佳代表。
自从1814年舒伯特以歌德的诗词创作了《纺织机旁的葛雷卿》,其中音乐与诗词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德文艺术歌曲的特色。德文艺术歌曲经历了门德尔松,舒曼,沃尔夫,马勒,施特劳斯等作曲家的努力,不论是在质或量上,都达到完美的境界。
2 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写作风格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1949),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指挥家,出生于慕尼黑。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按照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70-1884),中期(1885-1906),晚期(1918-1948)。
施特劳斯早期的艺术歌曲有四十二首,多数是简短抒情的。转调模式多为近关系转调,与中、晚期歌曲的调性相比显得比较保守。
中期艺术歌曲越有一百多首,《少女之花》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受新德国乐派影响,配合歌曲的戏剧性,其作品在歌唱旋律中加入变化半音和朗诵式旋律,类似歌剧中的宣叙调。
施特劳斯的晚期艺术歌曲,其创作手法结合新古典乐派花腔式旋律与新德国乐派半音及朗诵式旋律为主,在歌曲的长度和难度上都提高了许多,常以跨音域大跳的方式来展现戏剧的张力。
3 《少女之花》作品分析
3.1 《玉米花》
《玉米花》是四首歌曲中最短的曲子,全曲仅二十七小节,调性为降D大调,全曲以行板的速度不急不缓地进行。
?? 玉米花的蓝色花朵,由许多小花集合而成,将其比拟成有双蓝色眼睛与纯真心灵的少女。
此曲的声乐旋律与钢琴伴奏使用声部之间反向的扩张与紧缩,形成紧张与松弛交替的现象。如6~8小节处,钢琴的左手以平行八度的音型向上推进,右手则在左手的后半拍,以断奏的方式弹奏出下行的和弦进行。
施特劳斯也配合朗诵诗作时的轻重音,加入大跳音程的旋律。除了使抑扬顿挫更为明显外,也试图表达诗中热切的情感。
在节奏上全曲以4/4拍为基本构架,到了12~14小节“敏感的触觉如同接触了上帝的手”,短暂的改变拍号为3/4拍,使乐曲在进行中具有前进感,亦表达出喜悦与渴望的情感。
3.2 《罂粟花》
《罂粟花》全曲有三十二小节,降G大调,以诙谐的3/4拍快板速度贯穿全曲。在乐曲中使用了许多快速的音符,及乐句间短小的休止符,使整首歌曲听起来相当紧凑、简洁、有力而又活泼。
罂粟花为一种鲜红色,外表纤细,生命力旺盛的花朵,简单而又优雅,诗人丹恩将其化身为一位外表光鲜亮丽,但却有一颗柔弱的心的少女。
此曲以G大调一级的转位和弦开始,摆脱原位三和弦刻板的音响,呈现轻快的感觉。此曲调性之间的关系与诗词深刻的内涵有关,根据G小调和声音阶的骨架结构作为转调顺序,表面上避开了调性的连贯性,却是一条能联系彼此的脉络,展现《罂粟花》中少女的一体两面。
在音乐曲调方面,施特劳斯经常采用象征性的旋律,对事物进行写实性的描写,当歌词叙述至13小节“笑容的背后却总是在流泪”的感伤画面时,变为下行的音型,有如流下泪水,钢琴部分减少颤音的使用,以抒情的线条与声乐同向进行。
3.3 《长春藤》
《长青藤》全曲有四十一小节,降E大调,以中板的速度贯穿始终,是一首富有抒情性,绵长旋律线条的乐曲。
长春藤是一种蔓生植物,生命力旺盛,终年常绿不凋,在关于植物的花语中,长春藤代表了安静、祥和、深情。丹恩将长春藤比拟为一位有温柔的声音、明亮的棕色长发、咖啡色眼睛的少女。
《长春藤》开头以两小节的三连音分解和弦为前奏,建立了整首乐曲伴奏的主要音型,而施特劳斯亦随时配合歌词中情绪的转变改变伴奏音型。在歌词唱到最激动处14小节“他的泪总是不能抗拒”时,施特劳斯以厚实的和弦音响代替三连音的伴奏音型,声乐也大跳唱至g2,将酝酿已久的情绪瞬间宣泄而出,表达心中无比激昂的情感。
施特劳斯为呈现诗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歌曲中也利用平行大小调和弦的游移来烘托意境。在第5小节“如此柔软的话语”,将下属和弦的三音降低,变为小三和弦,使音乐色彩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