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见 新工笔给你一片观看滤镜
张见 新工笔给你一片观看滤镜
“新工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自界限一直在变换中。策展人杭春晓说,这是一个圈定概念、运动概念直至概念超越的过程。而在艺术家张见看来,“新工笔”这个词完全是无奈的提法。张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工笔艺术创作中,不断对自身从理念到技术上进行着调节,不停地用作品来诠释自身对“新工笔”的注解。
窗帘蕾丝小清新?Oh,No!
张见在上海的家位于宝山区的美兰湖,是一大片别墅区,环境很美也很安静。这与一个整日与绢本水墨工笔独处的画家的意境十分贴切。地面两层、地下一层的独栋小楼自成一个婆娑世界。花木、鱼池、盆景、草地、大狗,张见最得意他门前的一棵两层楼高的大树,春天来的时候,他经常爬上去修剪枝杈。养鱼是他的另一个爱好,门前草坪中开挖一个足有一米多深的鱼池,养着数条两尺长的锦鲤。
“窗帘蕾丝小清新”,这似乎是近些年艺术圈对新工笔作品的评价。张见也对这个论断早有耳闻,但是他不以为然,反而笑言:怎么不去问问当代那些“大头傻笑吃伟哥”的油画呢?张见从20世纪末开始专业画画以来,他被大量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更有对女性长发的描写和对棕榈树的刻画,也掀起过几次模仿的风潮。这不是他的刻意,相反,完全是被蜂拥的模仿者“窗帘”了的。
家中的地下室画室
采访被安排在张见家地下一层的画室里,这里并不是张见的专门工作室,他的工作室在家附近,是一个更有工作室气息的地方。因为儿子大了,比较闹,所以在家里画画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过,即便如此,张见还是会在家画些绢本的东西,另外也起起铅笔稿。
张见的画室十足的干净和整齐,一切都井然有序。为了在拍照中营造一些工作气氛,张见还不得不抓起毛笔和锡管颜料胡乱丢在画案上来制造这种景象。张见作品中的精致在工作室里处处可见:推拉门隔成了书房和画室两间,书房的书架上满是画册,井然有序,有宋元古人的画集,还有不少国外艺术家的画册。书架另一侧的墙面上是张见妻子高茜的工笔高跟鞋,另外一面墙上是秦艾的木箱上的白兔。画室这边则在当中放一个四方画案???画案上有一幅约4平尺的丝绸包裹的女人体和花卉,日本产的像印泥瓷盒似的水彩色,足有50种之多,锡管装的各种年份的中国画颜料、水彩颜料等等,其中有的马利牌头青和二青都已经固化了,另外一些产自英国、荷兰的水彩颜料则价格不菲。张见说,在他刚上大学时,和他一起学画画的一个发小不再画画了,定居香港送了张见一套在香港买的进口水彩颜料,每支的价格都在30-50港币之间,那可是大家经济收入都不高的1990年代中期,他那套颜料足足有一两万元人民币的价值,这让张见从大学本科时在硬件上有了超出同学乃至老师的资本。
另外,张见的书架下放置了一台很大的电动按摩椅,画室摆放了古琴、花瓶、假山石盆景、屏风和巨大的树根用以盛放一些画轴。
注解新工笔
张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工笔的探索,虽然那时还没有这样的称谓。1999年他硕士毕业画展上的作品就广受好评,确立了他的新工笔绘画风格。那时的艺术环境并不像现在那么多元,工笔画大多以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如何往前走,就好比黑夜中打着手电,边摸索边前进,没什么参照物可以指示方向。但这也带来探索的乐趣和纯粹性。1999年张见离开南艺时,杭春晓刚刚入学,因此两人在南艺并没有交集,但是后来他俩在读博士时,一起在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当时,杭春晓读郎绍君的博士研究生,张见则读何家英的博士研究生。于是一个抓创作实践,一个提理论建设,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于2008年在北京画院举办了“幻想·本质——中国工笔画‘当代性’方向展”,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提出“新工笔”学术主张的展览。
有关“新工笔”的概念,也就是内涵和外延的各自界限也是一直在变换的,用杭春晓的话说,这是一个圈定概念、运动概念直至概念超越的过程。而用张见的话说,“新工笔”这个词完全是无奈的提法。回到最初2008年杭春晓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做的第一次新工笔展览,当时“新工笔”概念的否定式内涵是“非意象抒情”、“非再现”、“非形式审美”的“三非”理论。
不过到了2012的“概念超越”新工笔展,再到2013年的“工·在当代”大型工笔画展时,以“新工笔”来讨论这个艺术现象,变得越来越费劲。于是张见一针见血地提出这样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到底是工笔画需要当代性植入,还是当代艺术需要工笔画这一载体?
三矾九染
张见个人对新工笔的认识是首先要观念先行,而所有的形式语言都是为了阐释观念而存在,但同时语言依然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说到底,张见还是拿工笔绘画语言来作文章,他还是用三矾九染的传统技艺来进行创作。而和前辈工笔画家不同的是,他的绘画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山水花鸟,也不是为政治服务的大炼钢铁式现实主义图式。张见以及他身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