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BE挑选摄影师第一标准你是不是狂热Naturalist
IBE挑选摄影师第一标准你是不是狂热Naturalist
IBE创造了一种新的摄影行动:集合一帮具有深厚博物学背景的自然摄影师,各司其职、交互式拍摄,360度立体还原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性。
中国野生摄影师,另一个濒危物种
3头雪豹在曲麻莱的山垭里嬉戏,它们住在中国青海省玉树,海拔4500米的藏区。这种有着优雅斑点和曲线的大型猫科动物,被法律列为濒危物种,乐观估计,地球上不超过5000头。此刻,它们懒懒伸开其特有的梅花状脚掌,踱着长达1米的步子,高兴起来,随时准备一跃跳过15米宽的山涧。
一股陌生气息进入感知范围,雪豹警觉起来。1万米之外,另一群“濒危物种”正在缓缓靠近——野生动植物摄影师。事实上,他们的生存状况与雪豹不相上下,一点儿也不轻松。这是一群沉迷于兽类、鸟类、昆虫和花花草草的“博物学家”(Naturalist),在成王败寇的现代社会,他们想尽办法琢磨出一套能让人心甘情愿买单的办法——好支撑他们持续不断地深入人迹罕至之地,拍摄足以让他们疯狂的中国野生世界照片。他们期望“用镜头保护野生物种,记录和展示中国生物的多样性”。
他们干得不错。5年过去,这个名为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maging Biodiversity Expedition)的社会企业,深入梅里雪山、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三江源等区域,受政府、商业机构、NGO和科研单位委托,对中国31个地区开展了40次野外调查,拍摄图片近30万张,记录中国野生生物物种近6500种。
鸟类学家董磊最先发现雪豹,他擅长拍摄鸟类,能通过叫声判断鸟的种类。一行人压抑住兴奋,屏气凝神围着一只雪豹拍。足足半小时后,摄影师们才发现,自己被另外两只藏在山头的雪豹审视着。“其实,你什么时候靠近、在做什么,动物完全知道。被它们观察,感觉很幸福。”IBE队长徐健擅长拍摄兽类,他的典型思维方式是,把自己假想成被拍摄的动物,猜测其心理和行踪,等上4小时到6天,静候最佳时机。
“你认识几种中国野生动物?”
徐健决定用这个问题考考我。眼前展开8张照片,我认出了大熊猫、金丝猴、牦牛和雪豹,另外4种则面目陌生,据说,它们是藏狐、赤斑羚、藏羚羊和喜马???雅旱獭。“中国人熟悉长颈鹿、大猩猩、河马,对非洲生物的亲切感远远大于自己国家的野生动物。”在IBE创始人徐健看来,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位列北半球第一。可是许多动植物,连一张清楚的照片都没有。公众不认识、不知道,谈何保护?”
更严重的是自然保护区的影像空白。徐健曾在某著名自然保护区,请其出示保护区的生物内容,对方拿出一个纯文字表格,表格制作时间:1956—1978年。“很多特有物种,我们还没来得及了解和研究,就已经消失。”
这一块的认知空白,徐健将其归结为“优质影像的严重缺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全球销量高达1300万份,催生一批顶尖自然摄影师。他们进入非洲、南美,潜心拍摄,影像作品在全球广为传播,一批野生动物形象由此深入人心。而中国,始终是一片处女地。
徐健在大学时担任著名生态保护社团山诺会的副秘书长,他早早确认了自己:成为一名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6年后,他参与了BBC与CCTV合作的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拍摄,随后加入由著名自然摄影师奚志农创办的环保组织“野性中国”,负责影像库筹建。
“野性中国”几乎聚集了中国最棒的自然摄影师,但徐健发现他们生存不易,几乎没有人可以只依靠摄影作品生存。“中国并没有健全的生态支持摄影师产出好作品。”徐健作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国内杂志给一张跨页照片的稿费至多为2000元/张;美国媒体之间抢图片,每张稿费在300美元至1000美元不等。徐健了解到,顶级摄影师一个操作周期2年的野外专题,可以拿到约25万美元的预算,“有一次我瞥到一位国外同行的小本子,费用清单里有一栏:租直升飞机。”
怎么打破窘境?只有解决生存问题,更多直指人心的生态照片才会涌现。2008年8月,一篇美国《国家地理》的文章,启发徐健开始创新。摄影师可以不再单打独斗,而是集体创作,立体还原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性,由此争得更多为保护区、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有偿服务的机会。
IBE召集令
“那种感觉就像,你看着一群深深崇拜的英雄,各显神通,聚在一起演一出好戏。”徐健看到的这篇立体报道,由ILCP(国际保护主义摄影师联盟)联合《国家地理》杂志,邀请4位一流野生动物摄影师(Tim Laman、Joel Sartore 、Christian Ziegler和Ian Nichols)和一位专业生态作家,一起深入西非赤道几内亚的Bioko小岛,进行了为期3周的生态摄影调查,“每人领域不同,各有分工,有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