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公款消费”
中国古代“公款消费”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机关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打击“三公消费”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其实,中国从古到今,“公款消费”都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历朝历代的官员们很多打着“公务”的旗号,大吃二喝,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大量地消耗着民脂民膏。然而,古今“公款消费”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公款消费何以得到保障
其实古代公款吃喝最突出的,是日常消费、分散型消费,如官员外出巡察,“下基层”指导工作,同僚聚会,单位聚会等等,而并不是类似当今名目繁多的宴会。在中国封建社会,允许官员随便吃吃喝喝,同时许之以高薪厚禄,实际上成为帝王维护其“家天下”统治的手段之一。
在当代,税收收入作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公款消费提供了较为厚实的保障。换句话说,当今公款消费的主要资金来自纳税人。然而在古代,还没有纳税人这样的群体出现,那官员公款消费的钱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据史料记载,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制度保障。
古代官员的公款用餐制度在西汉时已经建立。西汉时,官员“下基层”,地方上已有公款招待的规定。据《汉书·宣帝传》记载,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皇帝刘询(汉宣帝)曾下诏书,批评有的地方官员擅自提高过境官员的食宿标准。从这条记载来看,西汉当时是有相应的公款吃喝制度的。
南北朝时期,公款招待制度更为明确。地方官员除享有基本的“菜田”之外,还享受“杂供给”“迎新送故”等制度允许的收入。其中“迎新送故”,就是一种公款消费制度,新官上任、旧官离职,都要举行迎送宴会。除了吃喝,南朝时期的“迎新送故之法”还规定,地方官员调遣都得送礼,官员“送故”所得又叫“还资”,一般送故以3年为期,即离任后3年内,原任职所在地每年都得给前任的官员送礼,当时州郡都设有“送故”官员,称之为“送故主簿”。“迎新送故”并没有财政拨款,所以这些公款消费全都摊派到了老百姓头上。
隋唐时期,公款消费制度被完全确立,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权力机构都设有“单位食堂”,有包括“公厨”在内的专门厨师。当时,官员喜欢开朝会,因为会后有餐食招待。从《唐会要》记载来看,根据级别的不同,用餐地点也不一样,“朝食”是供较高级别官员享用的,“堂食”是宰丞一类大官的餐品,普通官员、一般公务人员则只提供“工作午餐”。 唐代官员的公费用餐有固定预算,主要从“公廨钱”和“俸料钱”中支出。“公廨钱”由朝廷提供,最初的目的是用于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实际上多被用于个人补贴和集体吃喝。
在中国古代公款吃喝之风中,制度最完善的当属宋朝,宋朝设有公费招待制度,招待费有个总称,叫做“公使钱”。宋代京官有朝会酒食、堂食,官员外出“下基层”调研、巡防或视察,也都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日常例行招待。赵扩(宋宁宗)当皇帝时出台的《庆元条法事类》“公用令”中有条规定,各州知州和通判、兵官、幕职官、巡检、捉贼使臣、将副、部将、队将、押队及各军将校,“每月一赐酒食”。宋代的李心传在《韩野杂记》中记载了宋孝宗的一次发怒。发怒的缘由,是四川某官的公款招待费用严重超标,上任仅半年,又是偏远的西南,竟然花掉45万缗,1缗等于1000钱,45万缗在南宋初年如果精打细算地使用,可以建造普通农民居住的房屋13.5万间左右。13.5万间茅屋,即使一户农民住3间,也够解决4万多普通农民的居住问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心惊肉跳地为扬州的接待规模发出感慨:“扬州‘为天下四冲,四方宾客之至者,面目不相谁何,终日还坐满堂’”。在长流水一般的迎来送往中,招待费节节攀升肯定丝毫不存悬念。仅扬州一地,每年用于馈赠的小礼品,不消说全部,单说记了账的,就价值12万缗。
宋代地方公款吃喝情况严重,大概就是“公使钱”惹得祸。宋以后,公款吃喝之风有所减弱,但公款消费仍未见减少,中央财政往往也会补贴一部分。明太祖朱元璋一度鼓励公款消费,据明代周晖在其《金陵琐事》一书中记载,当时的京城应天(今南京)建有16座豪华酒楼,为吸引食客,还专门招聘妓女为客人助兴。官员的胡吃海喝、骄奢淫逸,为大明的灭亡撞响了丧钟。
古代是怎么治理公款吃喝的
中国封建社会带带世袭,是皇帝的“家天下”,那公款吃喝的钱也是从皇帝口袋来的,皇帝也不情愿啊,所以不时会采取措施来遏制浪费。
《汉书·景帝纪》(卷五)记载,刘启(汉景帝)当皇帝前后连年歉收,而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却并未因此减少。刘启即位后下诏:凡到地方后接受公款招待的官员,一旦被发现立即免职。后来下面反映这种处罚太重,刘启接受丞相申屠嘉等人的建议,于公元前156年阴历七月重新下诏:凡接受吃请的官员,餐费自理,吃多少赔多少,但不再免职。
宋代限制、打击公款吃喝的条例和规章制度是历朝历代中最详细、最具体的,这似乎与其同样详细具体的公款吃喝制度相矛盾。在宋代,具体到什么岗位的人不能接受吃请、什么时候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