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仆人形象审美建构
略论仆人形象审美建构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刻画了不少仆人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以中国20世纪30年代为历史背景,选取其中的部分作品,着重就仆人形象审美意蕴的建构进行了初步论述,旨在加深对中国现代文学美学价值的理解。
关键词:仆人形象 审美建构 20世纪30年代
何谓“仆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仆”的字面意思表述为“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结合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仆人”的概念作个大体界定:仆人,相对于“主人”而言,是指那些地位低下、被主人支配、没有人身自由和经济权利、从事杂役的人。《家》中的鸣凤,《金粉世家》中的小怜,《雷雨》中的鲁贵、《日出》中的王福升等,都是仆人形象的典型代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对仆人形象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巧妙构建和充分展示。
一、置身其中的叙事角度
叙事的角度就是文章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作品中不同的叙述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色彩和不同的故事气氛,给读者的心理感觉也不一样。巴金在文本的叙述过程中,习惯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以旁观者的口吻来叙说。以作家自身的体验为灵魂,“直接向读者倾吐我的奔放热情”[1]。
著名剧作家曹禺在论述巴金小说时说:“他的激情不是冲击你,而是渗透你,一直渗透到你的心中。他的感情好像水似的流动在文章里,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他对读者说话永远象对亲切的朋友说话一样。”[2]巴金的《杨嫂》中以一个刚懂事的地主家庭的小少爷“我”的观察和感受为切入点,再现了女佣杨嫂悲苦的一生。再比如,在小说《第二的母亲》中,巴金又以同样的叙事角度描写了一个被侮辱的不幸女子。她幼年丧父,被卖给大户人家做丫头。不幸遭到少爷的凌辱,被再卖入火坑,后又被迫做了一个绅士的填房。她见惯了人间的虚伪和欺诈,却依然有一颗善良的心,给童年失去母亲的“我”以真诚的母爱。她对生活的要求仅仅是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但连这点也求之不得。绅士死后,她被抢分遗产的绅士家人和亲友遗弃在黑暗中。全文对她的直接描写只是“我”成年后几个不连贯的记忆片段:她那温暖柔软的怀抱,那催人泪下如泣如诉的笛声,细腻地描绘了一个连姓名都未留下的女子的哀怨形象,使得全文呈现一种委婉哀怨的丝弦之美。伴随着回忆,“我”所抒发的眷恋、忧愤之情也就层迭而进,从对母爱的渴望到对她命运的关切,从对绅士家人的蔑视到对时代的愤怒逐渐加深加浓,最终在结尾处大段抒怀:“我怜悯那些脆弱的女人,我诅咒那个不合理的制度。为了这个我要活下去。”[3]这样的叙述语言恰似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有渲染,有点缀,绘出一种动人的情致。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在叙事视角上,他并没有局限于使用“全知全能”型视角,而是时时将叙事视角交给他笔下的人物。全文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内阁总理金铨的豪门家族兴衰史为副线。用主线分出经纬,形成许多网眼。小怜和柳春江的爱情故事即是由大的网眼生发出的小网眼,这一网眼间接地与两条线索发生联系。于主线,他们两人美满和谐的婚姻是对爱情悲剧的补充、对比和反衬;于副线,小怜生活在繁荣之极的金家,出走,归来,目睹了金家一片衰败、凄凉之景。小怜即是张恨水设置的一个穿插人物,小怜的活动和主要情节的演进形成经线和纬线的关系,使叙事更加灵活。小怜作为内部聚焦者,在情节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穿缀”作用。
二、强烈鲜明的美丑对比
现代作家对仆人形象的生动描绘,为其他人物形象的描写提供了反衬。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是通过他人烘托陪衬出来的,孤立的人谈不上好与坏,所以高明的作家会设置复杂多样的人物,以使人物不同的性格得到更好地展现。
曹禺笔下的仆人形象在这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出》中的王福升是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小角色,但却是个贯穿全剧戏份颇重的角色,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锁链。事实上,作者不光是想让这个旅馆茶房起到连接人物与人物、幕与幕之间的联系作用,更是想通过一个王福升写出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心态。王福升和陈白露都是被社会腐朽了的人物。王福升是个被社会大染缸染黑的人,他自私狡诈,是个恶棍。陈白露身为交际花,却仍保持着善良的天性、纯真向上的思想品格,敢于仗义执言,怒斥黑山,搭救小东西;而王福升则良心泯灭,落井下石,陷害小东西。通过王福升的陪衬,就使陈白露的个性更加鲜明突出了。
鲁贵在《雷雨》中仅仅是一片小小的“绿叶”,有了他的卑微狡黠才更加衬托出周朴园的老谋孤高,侍萍的质朴内敛,蘩漪的沉郁阴鸷,四凤的纯真秀媚以及周萍的软弱消极。他就这样苟且而卑微地挣扎在最底层,可是无论你是否喜欢他,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必须承认他的形象是那么地深厚丰满,同时也会惊愕于他特别的生存之道。
三、高超直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