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教版高中文必修五第5讲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孟子及《孟子》;掌握本课的文言句式和文言实 词、虚词。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孟子善于设譬、善于引领的辩论技巧。3、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 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1、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市一带)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 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以及《论 语》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时的社会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3、关于 “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为一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学说,在当时现实中却行不通。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四、文言知识实词 1.保民而王 安定,安抚 2.若无罪而就死地 走向3、挟太山以超北海 跳过 4.以羊易之 换5、俯足以畜妻子 养活 6.莅中国而抚四夷 临,统治7.犹缘木求鱼也 攀登 8.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做官的人9.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憎恨,怨恨 10.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规定11然后驱而之善 往,走向 12.故民之从之也轻 轻易,容易13.奚暇治礼义哉 讲求 1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失,耽误15.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说明 16、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应该虚词 1、然则废衅钟与 既然这样,那么 2、诚有百姓者 的确,确实 3、即不忍其觳觫 就是 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疑问代词,怎么5、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本来 6、物皆然,心为甚 厉害,严重7、夫我乃行之 这样三、一词多义(15分)1、 诸(1)不识有诸 之乎 (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之于(3)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众2、其(1)齐集有其一 其中的(2)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3)其皆出于此乎 表揣测,大概3、度(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揣测) (2)度,然后知长短(测量)(3)王请度之(考虑,思考) (4)度我至军中(估计,推测)(5)猿猱欲度愁攀援(渡过)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4、 之 (1)牛何之/然后驱而之善(动词,到…… )(2)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代词,这)(3)故民之从之也轻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舆薪之不见(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5)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7) 顷之,烟炎张天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5、为 (1)是不为也(动词,做)(2)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反诘)(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动词,变成)(5)为长者折枝(介词,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