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学术交流中道德失范与规范
谈学术交流中道德失范与规范
【摘 要】现在,饭局已经无孔不入,学校也未能幸免。国内知名大学每年举行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学术饭局似乎折射出我国的学术道德风气。学术交流中的道德规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界内外积极参与、良性互动,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予以规范。
【关键词】学术交流 道德失范 规范 学术饭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85-0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术交流是学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传播的重要渠道。学术交流的目的是凝聚学者,使知识从静态化转为多元化、由隐性转为显性、从信息独占转为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学术的整体进步。
腐败就像瘟疫无孔不入,连纯洁的学术殿堂也未能幸免。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学术道德建设成了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文汇报》2012年10月22日报道了一篇名为“学术饭局怎能多到吃不过来?”的文章。文章说国人对饮食尤其重视,因为饭局最能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特色。冠以“国际”的研讨会接连不断,连带的是接待陪同、饭局应酬。学术界的各类饭局自然而然地也折射出了学者们的“百味人生”。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甘阳教授说:“看似活跃的学术交流,始终浮躁地停留于从信息到信息的低层次与国际接轨,少有在纷纭繁复的信息中独立求索的时间与能力。”即,所谓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或洽谈等其实对中国学术界学术水准的提升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近年来,此类报道此起彼伏,学术道德问题令人担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术丑闻不断曝光,社会强烈呼吁:还学术界一片净土!
一 学术交流中道德失范的现状
学者也是人,当日三进五谷,再平常不过。吃饭之类的话题是实难入流学术界这片“高雅之堂”的。频繁的学术饭局折射出了我国失范的学术道德,一块被认为圣洁的学术之地已不再纯净。
1.对学术交流认识不足,参加的积极性不高
对学术交流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管理部门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学术交流活动做得再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无法直接量化比较,因此不够重视。(2)学者和听者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学术交流中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在准备交流内容的过程中有学者将原有的科研成果稍加整理,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还有学术上的“李鬼”,利用职权之便要求他人为其做课题、写论文,然后拿到交流会上进行汇报。听者在倾听报告时注意力不集中,“打酱油”混经历的更是大有人在。(3)由于担心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缺乏制度保障,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技术研发的单位、个人有意识地对研究成果进行保密,不愿意与同行探讨相关话题,拿到桌面上的都是“残羹剩菜”,这就阻碍了学术交流,特别是技术上的切磋。
2.学术交流活动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
长期以来,不少学术交流活动流于形式,重数量,轻质量;重虚名,轻实效;重形式,轻层次。高水平学术会议不多,多数学术会议追求大型化、国际化,请几个领导和几个专家撑个门面,然后再来几个外国人,坐在一个房间各说各话就称之国际会议,只讲结果不讲过程,只讲成就不讲不足,会议缺乏互动,更不用说相互讨论,更谈不上思想交流。这种形式主义的学术活动使参会者缺乏交流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多人戏称为“走过场”,这也反映出中国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不少,大师级人物产出少。
3.学者功利心强,潜心研究不够
学术功利性倾向是导致学术、文化堕落的直接原因。一些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在冗长的会后学者围成一桌享受美味。但这种饭局最大的收获不是吃,而是会后主办部门一般会给主要参会人发一个信封,内装“评审费”、“车马费”之类,或者直接发张购物卡、代金券。久而久之,有的人就会投机取巧,拿相同的研究成果参加不同名义的会议,“饱”赚劳务费,这已成为一种公开的腐败。
4.内容不公开,受益者有限
由于活动场地有限、公开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学术交流会最后就变成了与会人员的内部讨论会,外人只知会议名称,却接触不到活动的具体内容,违背了“交流”的本意。
5.形势夸张,铺张浪费
以主办或承办学术会议为例,组织者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沟通协调住宿、交通、接待、资料等各部门统一作战,事无巨细。但很多会议交流的场所不利用高校或政府现有资源,而是舍近求远,选在高档的星级宾馆或酒店,餐饮、会场、住宿应有尽有,其费用之高令人咋舌。
二 学术交流中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学术交流中需要遵守学术道德,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不仅有损学术界和学术人的形象,而且还贻误了新一代学术人的成长,浪费了学术资源,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最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