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威2015概要课件.ppt

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威2015概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威2015概要课件

1962 年美国Dudfick 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长期 TPN 支持治疗。 近 50 年来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的更新换代、 插管技术的普及 ,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并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 肿瘤化疗、 静脉营养、 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患者。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 ,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 ,且留置时间较长 ,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 ,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心内膜炎及其他血行性播散性感染(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等)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报道放置血管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8%,估计每年发生CRBSI 2.5万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估计每年放置各类血管导管>1.5亿次,中心静脉导管>500万次,院内血流感染超过20万次,据NNIS的数据定期报告显示,超过85%的首发菌血症都被认为是导管相关性的。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 ICU 每年发生大约8万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引起的病死率高达 35%。 2009- 2010 年上海市65所医院 ICU 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CU 各类导管的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 穿刺前 教育作为预防策略的关键组成 对中心静脉穿刺和维护人员进行预防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教育 穿刺前 教育作为预防策略的关键组成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类)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评估。(ⅠA类)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类)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类) 洗手依从性调查结果 手卫生 1.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ⅠB类) 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ⅠB类) 3.进行周围静脉置管时,若对插管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后不再触碰该部位,则佩戴清洁手套即可。(ⅠC类) 4.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中线导管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套。(ⅠA类) 5.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Ⅱ类) 6.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类) 最大化的无菌屏障 1.在放置CVC、PICC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ⅠB类) 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类) 敷料更换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ⅠA类)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敷料更换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类)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类) 9.对于已愈合的长期隧道CVC置管部位出口处,覆盖敷料的必要性,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10.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类) 11.所有肺动脉插管均应使用无菌套管。(ⅠB类) 12.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类) 敷料更换 13.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4.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类) 患者清洁 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少CRBSI。(Ⅱ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