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经济学决战.docVIP

史上最经典经济学决战.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上最经典经济学决战

史上最经典经济学决战   前段时间国内某学者写了一本关于政治经济方面的书,意料之中地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但吊诡的是,这正反两方面的评价都围绕着同一个人物展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反方批评这本书是“卖凯恩斯主义的狗肉”,而正方则斩钉截铁地说中国要想发展得更好,就要“理所当然地扛起凯恩斯主义的大旗”。也就是说,正反两方面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这本书属于凯恩斯主义,然后两方就在这同一个前提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凯恩斯主义是好的,或者,凯恩斯主义是坏的。   几乎所有批驳凯恩斯主义的人,都会站在哈耶克的一边。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所有站在哈耶克一边的,都是反凯恩斯主义者。似乎哈耶克和凯恩斯生来就是敌人,不共戴天。不过,美国记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的新书《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告诉我们,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这样。就像加缪和萨特这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老冤家一样,凯恩斯和哈耶克也曾有过惺惺相惜的时候;同样,就像加缪说萨特的小说太哲学化而萨特批评加缪的小说思想度不够一样,凯恩斯和哈耶克也不是全盘否定对方——而这一点在他们的一些死忠粉丝这里则有点变了味道,他们往往会彻底否定对方的观点。所以就像何帆为《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这本书写的推荐序里最后一句话所说:“大部分关于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争论,都与凯恩斯和哈耶克无关。”   本书的引子,倒是与“不共戴天”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有点相映成趣,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哈耶克一起,或是独自一人,整夜站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小教堂的屋顶上。他们的任务是凝视天空,提防德国轰炸机飞到英格兰风景如画的小城市上空倾泻燃烧弹……此情此景,跟两位素来反抗纳粹威胁的经济学家分外相衬。他们都曾以不同的方式,预见到了暴政的到来和希特勒的崛起。”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用一个场景揭示出凯恩斯和哈耶克曾经并肩作战对抗共同的敌人。事实上,两个人终其一生也仍然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经济的衰退,而让他们产生争执的是经济衰退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那么,这场争执是从何开始的呢?本书正文第一句话写道:“经济学历史上最伟大的辩论始于一个小小的借书请求。”这个请求是1927年年轻的哈耶克向凯恩斯发起的,所借的书叫做《数理心理学原理》。“凯恩斯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了一行回复:‘很抱歉,我也没有多余的《数理心理学原理》。’这张小小的明信片,被哈耶克“当成私人纪念品和事业奖杯般保存了整整65年。”那么,为什么说这次借书开启了经济学史上最伟大的辩论呢?因为这本由埃奇沃思所写的令人费解的书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凯哈二人一直关注的“均衡”的问题。由此,韦普肖特得出结论:“有关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世界经济之命运这一激烈辩论,发起第一轮试探的是哈耶克。”于是,作者就这样用一个富有戏剧性又耐人寻味的场景拉开了这场世纪大论战的序幕。   凯恩斯和哈耶克各持什么样的观点,又为什么针锋相对,很多人——包括那些自称奥地利学派或凯恩斯主义的人都未必完全清楚。事实上,就在这两位最初交手的时候,很多同时代的高手也没有完全搞清楚他们究竟在吵什么。而韦普肖特却用文学的笔触清晰而又生动地为我们展示出了两个人从试探、到交战、到凯恩斯用替补队员去对付哈耶克而自己战略撤退去写书、再到哈耶克休兵……一直到各自对后世的影响,都梳理得清清楚楚。而且,作者还解除了很多人的一般性误解,比如他告诉我们:“(哈耶克)活了整整92个年头,从来没为私营部门工作过。”还有,作者说:“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坚称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者是没‘出柜’的社会主义者,有一点很值得强调:连哈耶克都曾短暂支持过社会民主主义,凯恩斯却从来不曾是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者,从没跟社会主义(哪怕是社会主义的英国改良版——费边主义)眉来眼去过。”   凯恩斯是乐观主义者,“渴望帮助推动世界走向更具仁慈的未来”;而哈耶克却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就像他自己承认的那样:“在我看来,我所做的事,往往是指出别人选择的前进道路上有什么障碍,而不是为打开发展之路提供思想。”所以哈耶克的所谓放任自由市场的方案等于没有方案。这就像医生对待一个人的态度,如果这个人是健康的,那么哈耶克的放任当然比凯恩斯的管制更受欢迎;但是当这个人身体出了毛病,哈耶克所提出的“自愈”方案就不太会被人所接受,人们还是倾向去找一个能拿出治疗方案的医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到了经济危机的时候,凯恩斯主义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而当经济步入正轨,人们又期望哈耶克的原因。不过,几乎所有的政客都是不同程度的凯恩斯主义者,包括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原因很简单,作为政治家,必须得做点什么才行。正如“在埋葬凯恩斯上出力最多的芝加哥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宣称:‘我猜,枪林弹雨之下,人人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而最为吊诡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